數位身份證 臺教會:勿倉促上路

數位身份證,臺教會:勿倉促上路。臺教會提供

內政部推動數位身分證換髮臺灣教授協會今日召開「反對數位身分證倉促上路」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先透過立法或修法程序,並公開透明與社會對話釐清各種資安及隱私風險疑慮後再推動數位身份證。

臺灣教授協會前會長,國立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呂忠津認爲,現在政府強勢換髮數位身份證的態度,讓他感到不可思議。強制使用無限定用途的數位身分證將陷人民於懷璧其罪的風險,而可全面無節制蒐集個人數位足跡及設定隱性標記的數位身分證將滋生監控人民隱私的歐威爾式政府的風險。

他說,依憲法保障個人自主控制個人資料隱私權,除了應建立獨立的隱私保護專責機關,也要讓民衆能有選擇拿紙本身份證的權利。任何可能侵害人民資訊隱私權的政策都要經由嚴謹的立法建立風險管理制度。

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李育傑表示,在內政部說詞裡,非常強調eID晶片卡的安全,卻對軟體系統的安全着墨甚少,對未來eID觸及資料管理的人員考覈規範,也完全沒有提到,草率規劃與推動,讓人極爲擔憂。

他強調,「分散式」本身就是種安全機制,千萬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更別爲敵國駭客創造一個「聖盃」。

臺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副教授江雅綺表示,政府有責任說明爲何需要全面換髮數位身份證,且我國目前尚無個資專責機關、之前也屢發生國家機關遭駭、泄露大量個資的事件,如今若強制全面換髮數位身份證,讓個人資料全面數位化、各種資料庫並可互相串連(eID與T-Road),等同打造一把完整個人包含健保、財稅戶口等相關個資數位檔案資料庫的鑰匙

她說,設若未來這把鑰匙故障、被偷盜,應該由哪個單位負責?

中興大學資訊科學工程系教授廖宜恩批評,今年3月19日才公佈的《國民身分證全面換髮辦法》,其生效日卻追溯至2019年1月1日,包庇去年已偷偷啓動的幾個招標案,公開透明與對話集智纔是數位治理最重要的基石,政府應暫停推動New eID。

數位身分證,臺教會,資安,內政部,New e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