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土地公廟 水湳新亮點

水湳經貿園區南側將增加一座數位土地公廟─大河裡福德祠,令信衆期待。圖/黃繡鳳

中部建築全臺,連土地公廟造型也多變化,傳統宮廟日本神社琳瑯滿目。現在於水湳經貿園區南側又增加一座數位土地公廟,更令人驚豔。

該案的興建緣起,來自豪宅建築師戴育澤,早期他在七期設計大樓時,發現許多土地公住的竟然是鐵皮屋或違建。基於身爲建築師的使命感以及對建築與環境景觀的關懷,讓他開始關注土地公廟問題。

他說,位於水湳經貿園區南側的大河裡福德祠籌建工程,在大方廣人文美學協會的協助下,開風氣之先,採國際競圖,共吸引來自9國307件作品。歷經3階段比圖,信徒投票,最後由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生芥隆之介獲得首獎殊榮。

除了日本芥隆之介的概念設計、建築師黃志瑞的前期協助、美國建築師的幾何優化、臺灣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團隊的參數整合與設計發展,未來更將與學術單位及產業界合作,落實數位設計到數位製造,連接營建工業4.0。

大河裡福德祠建築外觀突破以往,設計爲「ㄇ」字型,開口面向馬路象徵包容與開放。

建物保留並加大傳統宮廟的屋頂,透過屋頂從天到地垂降與大地融合,傳達將神帶到地面的概念。在信徒眼中,外觀似三合院,也如聚寶盆般,世世代代守護地方與信徒。

據全程參與並協助接手設計發展及細部設計的建築師戴育澤表示,爲符合3D曲牆結構及考慮施工精度和裝修美感,特別將原設計的薄殼構造,調整爲菱形格子樑系統,形式類比哥德教堂的交叉拱頂現代化詮釋,增添空間的豐富性

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歷經半年反覆優化程序後,方得初步確認外部曲牆的幾何構成。

爲了考慮祭祀時燒香的通風需求,戴育澤將單肋曲樑變換成雙肋編織構成,衍生出一顆顆如鑽石般菱形的通氣孔,並利用前後交疊的水晶玻璃安排,既能通風,又能讓穿入廟中的光線折射,幻化成七彩光束,隱喻吉祥如意,福德圓滿的祝願,將概念、結構、施工、裝修、意象整合爲一,既傳統又現代,富於美感詩意,讓發想與實踐完美連結。

然因該案總經費高達8千多萬遲未動工,今年再度公開招標,4月由麗明營造以8888萬元標得,扣除廟方自籌6000多萬元,不足2千多萬元的經費,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承諾自募款項。吳春山也號召企業界、社會賢達認養光明燈,每個20萬元,吳春山本人與林立浩副董及公司幾位董監事各自認捐1座外,麗明營造更秉着回饋社會、敬重護持的理念,拋磚引玉率先登記5座。

在吳春山奔走下,已有100多人允諾共襄盛舉,包括建築同業龍寶、聯聚、寶輝新業嘉磐親家陸府、磐興、華相、磐鈺、富旺開發和春耕不動產董事長等人,以及知名企業,如金可國際、新巨科光學、星享道酒店、喬福泡棉、大力卜鞋業、三信商銀知日商流負責人等。建築師戴育澤、得獎日籍學生芥隆之介亦跨海認養光明燈。

該案因屋頂建築手法爲國內少見,工程難度高,承攬的麗明營造擁有成功打造臺中國家歌劇院──全球首創曲牆工程的經驗,其專業團隊定能順利完成再一次的挑戰,打造出水湳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