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要用“大眼界”看待大數據

(原標題特稿:要用“大眼界”看待大數據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楊駿 郭洋 胡丹丹)當人們享受被電商的大數據“算計”而帶來的方便和廉價時,有時也會陷入它是否有損實體經濟、是否破壞個人隱私等擔憂。

糾結於此類擔憂甚至爭論,人們往往容易忽視大數據更宏大的意義:在促進傳統行業升級改造、引領新興產業和新興應用蓬勃發展、提升社會運行和管理效率等方面,大數據正引發新一輪革命。人們看待大數據的眼光也亟待與時俱進。

傳統產業大升級】

“噴氣式客機一起飛,就會產生海量數據,”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薛一波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分析客機實時傳輸的大數據,可實時掌握飛機的運行狀態,提前預警和發現潛在問題,採取預防、維修等措施,大大減少故障率。”

類似技術也應用在高鐵上。薛一波說,以往鐵路工人鐵軌上敲敲打打,通過聲音檢查問題;如今,高鐵上的各種傳感設備可實時傳回車輛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即可實現故障預警、診斷、排查和定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他說,大數據分析可大幅提升傳統行業的運行效率、降低運維成本、提升數據價值,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工業大數據應用已非常普及。

“大數據技術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是必然的,”暨南大學信息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鄭力明對記者說,比如,德國積極推動包含工業大數據應用在內的“工業4.0”計劃,正是要進一步促使工業生產與信息技術融合,使供應、製造、銷售各環節智慧化。

鑑於大數據更廣泛的潛力,早在2012年,世界經濟論壇就發佈《大數據·大影響》報告指出,數據已成爲一種像黃金和貨幣一樣的經濟資產。

如今,大數據巨大的商業價值正成爲推動經濟變革的新引擎。中國工信部印發《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技術先進、應用繁榮、保障有力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將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30%左右。

“現在的突出問題,一是許多傳統企業行業和機構缺乏新思維,沒有意識到,甚至不清楚大數據這種戰略資源的價值所在;二是缺乏機構間融合和深度合作,有數據的不知怎麼用,會用的沒有數據,因此需要打破條條框框、利益分割,共同促進大數據產業鏈的健康發展,”薛一波說,“除消費領域外,更多傳統企業的大數據思維應成爲行業共識。”

【“天算”挖掘大價值】

“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雲計算,”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日前在深圳IT領袖峰會上強調了雲計算的重要。

今年1月初,谷歌、微軟、阿里巴巴和英特爾等科技巨頭相繼公佈的季報均顯示:雲計算已成爲這些技術巨頭最大的增長引擎。

如今,說起大數據,人們往往會提到雲計算,可雲計算與大數據又是什麼關係?可以說,大數據與雲計算一個是問題,一個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問題看,當前社會的數據資源正呈指數級增長。薛一波說,2006年,個人用戶纔剛剛邁進TB(1TB相當於10的12次方字節時代,而全球共新產生約180EB(1EB相當於10的18次方字節)數據;到了2011年,這個數字達到1.8ZB(1ZB相當於10的21次方字節)。有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到2020年,整個世界的數據總量將會達到35.2ZB。

對於如此大量的非結構數據,傳統計算機分析已難以勝任,集分佈式計算、效用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等爲一體的雲計算應運而生。通過雲計算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才能釋放出更多數據的隱藏價值。

“因此,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係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時代》作者、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這樣解釋。

他還認爲,大數據要求人們改變對精確性的苛求,轉而追求混雜性,並找出數據間的關聯。這種思維的轉變將是革命性的,而云計算是發現並征服這些巨量混雜性數據的“利器”。

去年7月,美國高德納諮詢公司曾估計,未來5年內IT產業將有超過1萬億美元支出,直接或間接促進企業向雲計算領域轉型。

與雲計算相伴的是行業人才培養問題凸顯。全球知名職業人士社交網站“領英”公佈的最受僱主青睞且最搶手技能中,雲計算排名第一。鄭力明也指出,目前中國發展大數據和雲計算最大的問題在於人才,尤其是企業界需要大量人才。

【打通信息“大動脈”】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信息數據資源80%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裡,“深藏閨中”造成極大浪費。一些地方和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各自爲政,形成“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給應用帶來不便。

中國人民大學調查與數據中心副主任、社會學系副教授王衛東認爲,數據開放意義重大。因爲大數據最初是用數據模型採集的各種信息的總和,開放數據能幫助研究人員找到之前看來不相干的事物間的關聯,然後據此找到更精確的計算參數。開放程度越高,參數設置和分析就會越精準,得出的信息參考價值越高。

正因如此,“開放數據”已成爲一股世界性運動,各國政府則成爲這場運動中最重要的對象。推動信息跨部門層級共享共用,加快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已經成爲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標。

2015年中國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指出,數據已成爲國家的基礎性戰略資源,要大力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臺整合,消除信息孤島,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增強政府公信力,引導社會發展,服務公衆企業。

所謂信息化,不僅在於“有”,更在於“通”。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必須實現有效流通和共享,才談得上“化”。當今世界,信息化發展不進則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讓大數據思維與時俱進,才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原標題:特稿:要用“大眼界”看待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