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色三麥七年級執行長 從鐵皮屋開始的億元人生
帶領金色三麥殺出通路紅海的執行長葉冠廷,從在加拿大學當音樂製作人,到被召回臺灣、睡鐵皮屋釀啤酒,他如何讓臺灣精釀啤酒登上國際舞臺?
2016年12月中,金色三麥宣佈,年底將以350ml的小瓶裝的5種精釀啤酒進駐全家便利商店,直接挑戰一級飲料戰場。
過去,他們在家樂福、好市多等大賣場賣一公升的大包裝,一個月可以賣出50到60噸。再加上臺灣11家、中國兩家餐廳和一家甜點店、一家酒吧,以及進入日本高端飯店的銷售,成立12年的金色三麥,今年已經默默累積到13億臺幣的營收規模。
如果列入《天下雜誌》前年兩千大的觀光餐飲類的排名,去年金色三麥的營收,已經超越2015年雲品國際酒店,和維格餅家;而稅後約8到9%的獲利,也超過不少餐飲同業,若以去年營收推估,約一億臺幣。今年,他們要繼續在中國展店,還預計開設第二廠,擴大一倍的產能,動作頻頻。
全家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林翠娟觀察,這幾年精釀啤酒在臺灣蔚爲生活風尚,而金色三麥是消費者比較有理解、認知的品牌。
金色三麥背後負責釀酒的龍升釀造酒廠,已經是臺灣最大的民營酒廠。約12年前,開放民營釀酒後約兩年,從夜市賣衣服白手起家的金色三麥董事長葉榮發,以1000萬接手了朋友做不下去的啤酒廠,並叫回在加拿大學錄音工程,原本規劃要當音樂製作人的大兒子葉冠廷負責管理。
金色三麥集團執行長葉冠廷,有4年的時間都睡在汐止工廠邊的鐵皮屋。因爲接手初期,公司只有3、4個人,但半夜必須要隨時有人注意啤酒的發酵情形。例如,如果溫度過高,會讓啤酒發酵過度,產生不好的味道;另一個要注意的則是糖度,當降到一定糖度時要快速封起,不然殘糖不夠,也會降低風味。
創立後,金色三麥連續虧了7年。葉冠廷坦承,前3年有想過轉賣,是想到員工才硬撐了下來,但每次思考要不要投資新餐廳,都苦惱萬分,因爲一間餐廳,就要花上3、4千萬。
幸好,他們選擇以餐廳打品牌,不直接走通路銷售,讓消費者認識品牌;餐廳裡,餐食可以補足釀酒的成本;而反過來,以鮮釀啤酒爲主題,也讓他們在殺成一片紅海的餐飲界中,創造話題與區隔。
一家店一個月1500萬,躍升國際舞臺
他們一路撐到2009年的臺北京站店,交通匯聚帶來的大量人潮,讓200多坪的店面,一個月做到1500萬臺幣的營收,這是他們的一大轉捩點。也是在2009年,他們首度參賽,以臺灣龍眼蜜釀造的蜂蜜啤酒,在日本拿到國際啤酒大賽的金賞,打開知名度。後來,葉冠廷投入更多心力研發在地風味的啤酒,九層塔、屏東港口茶,都能搭上啤酒花。
葉冠廷坦承,他剛開始學釀酒時,不懂理論,遇到問題也不知道如何解決。因此,有兩到三年的時間,他頻繁到國外各大酒廠實習,到世界參加酒展,後來,他還成立了實驗室來養酵母,或到新竹食品工業研究所上課,甚至從德國延攬進啤酒學院的專業講師當釀酒師。
對這幾年消費者的改變,葉冠廷也很有感受。一開始他投入釀酒,不少人直接問他家族是不是有黑道背景;餐廳征服務生,還有人覺得是要應徵酒促小姐。他笑說,有一段時間,他還會請公司新人的父母到餐廳用餐,讓他們知道兒子女兒不是在不正當的地方工作。
從念音樂到釀啤酒,葉冠廷坦承,這是他從不曾想過的人生,卻一路做到臺灣最大規模,還打算上市櫃,並把品牌帶出國外。問他是否介意人稱他是富二代?他搖搖頭。「我覺得我會把他變得更大,更好,讓老一輩的驕傲。」
【延伸閱讀】
■ 爲什麼肚子老是脹氣?
■ 爲什麼你會一直拖拖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