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畢業是國王的新衣
▲義務教育要有畢業門檻,「不在乎」成績的孩子就應該拿不到畢業證書,而不是人人有獎!(圖/視覺中國CFP)
文/宋慶瑋
近日報載,桃園市有超過千位國三生未能畢業,直接影響升學的比序分數。在超額比序規則中,畢業得6分,修業得2分,差距就4分。又按照教育部畢業成績辦法規定,104學年度起將原來三大領域及格提高爲四大領域及格才能算畢業,門檻提高,未能取得畢業的人數勢必增高。
熱心的人士爲家長學生髮聲,希望學校在學生畢業前,能夠取得畢業資格,不要在多元入學超額比序上「少」了4分,可說用心良苦,可是爲何仍有不少孩子拿不到畢業資格?
學校用盡心思,希望孩子畢業
九年一貫有七大領域學習課程:語文、數學、社會、自然、健康與體育(健體)、綜合活動(綜合)、藝術與人文(藝文)。列入會考科目的有前四大,後三大領域俗稱藝能科,不列入會考領域。依據桃園市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補充規定,學生未符合下列規定則發給修業證書:1.扣除公、喪、病假,上課總出席率達三分之二以上;2.日常生活表現成績未達三大過(三小過等同一大過)者;3.至少四大領域達丙等以上(丙等就是60分以下,不及格)。
長期觀察國中生在校的學習,若無中輟、行爲偏差或其他特殊情形,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達到畢業門檻,即使畢業門檻由三大領域改爲四大領域,對於正常學習的孩子,幾乎都沒有畢業的困擾。且依照規定,學校對於學習表現欠佳的學生,都要落實預警和輔導措施,在每個學期段落時都會檢討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情形,從升上國二起,都會不斷提醒孩子的學習是否會影響畢業資格。但是,有爲數不少的孩子長期中輟、時輟時復、拒學厭學,或學習意願低落等,原因複雜而難解。
只要學生學期評量成績不及格,學校都必須針對這些學生實施補救教學措施,當然也包括所謂的「補考」,只要通過補救教學後,該學習領域的總學期成績就會調整成60分。
補考是每一學期都辦理的,學校也極盡能力去提醒學生補考很重要,包括重大集會重複宣導;導師會議時,拜託老師提醒學生和家長;領域教學研究會議時,拜託任課老師提醒催促學生完成補考;每學期每次段考都發成績單提醒;補考辦完也重發正式成績單告知;也發放預警不能畢業的通知單貼聯絡簿,要求學生、家長、導師簽名確認等措施……,這些措施都是學校用心的地方。
學生的「不在乎」心態,纔是問題癥結
每年到了三下開學,有些學校更早,三上即開始,要孩子注意自己的升學權益,避免影響畢業資格,此類孩子非常難控制,會考考科本就需要更非費心學習,但是健體、綜合、藝文三大領域,只要正常上課、參加測驗,正常繳交作業成品,幾乎都會過關。然而爲何還是有孩子會在此三領域不及格,簡單的說,就是「不在乎」。
有些是有時效性的,學期成績是有段落的,6個學期成績是獨立的,前5個學期不及格,第6學期滿分也無效。畢業之前當然有補考機制,但有些孩子就是不來,或是不在乎到底,導師、任課老師再三叮嚀了,仍無法喚回,這樣的情形絕非在第一線面對孩子情況的人可以想像的。
▲只要學生學期評量成績不及格,學生可透過補考補救,該學習領域的總學期成績就會調成及格。(圖/視覺中國CFP)
再者,有些學校補考採來者送分的方式,對於規矩努力的孩子是不公平的。某些學校的補考是抄寫註釋、單字跟課後重點。只要願意寫就可以及格;然而某些投機取巧的學生,選擇性地有時候交補考抄寫、有時候不寫,最後老師還被家長責怪是針對他的小孩,故意給他不及格讓他畢不了業。有些情形是,重複補考一樣的題目,還是不及格,最後怕麻煩,乾脆通通有獎,有來參加補考就給及格,校際之間寬鬆不一,城鄉差距也不相同,照規則走的學校未畢業人數多,卻也變成一種外界質疑的壓力,可說非常爲難!
爲符合公平正義,義務教育應有畢業門檻
在臺灣,義務教育沒有留級制度,國中畢業的孩子有很多升上高中時是程度低落的,三年高中後,因爲廣設大學加上少子化,學測7分也可以上大學;國小升上國中也是如此,有些孩子根本沒有程度,也都通通有獎升上國中,這是教育制度非常荒謬的地方。而義務教育應該要有畢業門檻,「不在乎」成績的孩子就應該拿不到畢業證書,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而不是人人有獎!看看12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除了會考成績因爲「公平」受認同以外,其他各項超額比序最終還是逃離不了公平的質疑,讓大家通通有獎!
總之,我們的教育改革永遠在死衚衕裡繞,「滾動式」就是不負責任式,真正的「免試」與「免費」難做到,震天價響的口號對教育真的有幫助嗎?看看競爭力,從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網站看臺灣各項競爭力排名世界第幾?課程改革、升學制度改革幾次了,真正紓解升學壓力了嗎?不在乎能力是否達成,卻硬生生操作外力取得畢業證書,符合公平正義嗎?畢業通通有獎,難道不是國王的新衣!
●宋慶瑋,桃園市立福豐國中校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本報有刪修權。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