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已是晚期!醫曝「2飲食習慣」趕快改…5年存活率不到2成

食道癌早期症狀大多不明顯,常會被輕忽,因此被發現時通常已是晚期。(圖/記者趙於婷攝)

記者簡仲豪綜合報導

進食不僅能維持身體機能,也能透過美味食物心情愉悅,但如果吃東西不再是件快樂的事,反而造成痛苦時是什麼感覺?一名65歲賴先生,2年前喉嚨覺得怪怪的,感覺一直有異物感塞在喉嚨,原以爲普通感冒,之後開始出現吞嚥困難,甚至吞嚥時會噎到快不能呼吸,才趕快就醫,經檢查發現已罹患「食道癌」第4期。

▲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飲酒、愛吃刺激性、喝熱湯者。(圖/記者周宸亙攝)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侯明模節目《健康2.0》指出,食道癌早期症狀大多不明顯,常會被輕忽,等到出現長期吞嚥困難,伴隨聲音沙啞時才就醫,通常都已經晚期,因此食道癌的患者中,5年存活率幾乎不到2成。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飲酒、愛吃刺激性、喝熱湯者,長期腐蝕食道的情況下,就會升高罹患食道癌風險

化療藥效會讓患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示意圖/記者簡仲豪攝)

侯明模表示,該名患者先後做了十次的化療,在化療期間,他的嘴巴嘴脣、喉嚨潰爛,化療的藥效更讓他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原先吞嚥上就有困難,再加上嚴重的副作用,讓他更吃不下東西。直到改用「癌症免疫藥物療法」治療,過程中沒有出現苦不堪言的副作用,食道的腫瘤也受到控制,更重要的是,賴先生終於能正常吃自己喜愛的食物,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說明,食道細胞型態主要有2種,臺灣人常見的食道癌腫瘤,和歐美的型態不太一樣,國人腫瘤型態是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而歐美地區盛行的則是「腺癌」。而目前食道癌的治療方式,會依據腫瘤侵犯的深度、周邊淋巴結侵犯的數目遠端器官是否轉移等,可分爲0~4期。

0~1期:透過內視鏡刮除方式處理。

1~2期:手術開刀則是治療首選,爲根治性切除腫瘤。

3期:一定要用放、化療,再加上開刀切除。

4期:合併其他器官的癌轉移,就會以化學治療爲主,而癌症免疫藥物療法也因爲新的證據顯示,可作爲治療選項之一。

陳明晃進一步補充,雖然全身性藥物療法爲晚期食道癌標準治療,但在不同的病情下使用的武器也不同,而癌症免疫藥物療法作用機轉,與以往傳統治療不同,是經由喚醒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而非直接作用於癌細胞,有望解決復發後化療或轉移患者的瓶頸

【你可能也想看】

►打翻熱湯下秒慘叫!童會陰部遭燙傷…醫生父談往事:仍餘悸猶存陽光男孩預警倒下!母聽最後心跳…忍痛器捐:延續生命價值►臺人愛吃雞!專家曝「這些部位」不要吃…一不小心恐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