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背景下 中資對英國房地產投資熱情不減

國內政策收緊下,最近內地公司對較大型的交易比較敏感,而香港的公司則開始蠢蠢欲動,比如此次李錦記買下“對講機大樓;相比起之前投資浪潮中的重量級金融機構、開發商保險公司,現在知名度較低的中小企業和開發商、私募股權基金個人市場上更爲活躍

7月27日,香港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以13億英鎊(約合115億元人民幣)買下倫敦地標“對講機”(Walkie Talkie)摩天大樓,創下了倫敦單棟大樓的交易價格紀錄

此前最高紀錄保持者卡塔爾投資局,2014年以11.75億英鎊(約合104億元人民幣)收購金絲雀碼頭金融區的匯豐控股全球總部大樓。

本次李錦記的交易金額也超過此前中國企業對英國地產最高的收購紀錄——今年3月“重慶李嘉誠張鬆橋控股的中渝置地(CC Land)以11.5億英鎊(約合102億元人民幣)購買的另一棟倫敦地標建築——倫敦金融城最高樓利德賀大樓(俗稱“奶酪刨”),該筆交易於5月初正式交割。

根據地顧問公司仲量聯行(JLL)最新報告,2017年第一季度,倫敦成爲全球房地產交易量最大的城市,去年尚處於第三位。這其中最大的貢獻者是來自中國的投資者。英國房地產數據公司Costar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第一季度當季,中國(包括香港地區)超越美國,成爲英國房地產最大投資者,以9.23億英鎊(約合人民幣81.6億)的交易金額排在第一位。

監管背景下的中資海外地產投資浪潮

海外房地產投資市場一片盛況的另一面,是國內監管機構頻頻喊話“對娛樂、地產等領域投資審慎決策”。7月13日,商務部發布的我國對外投資合作情況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我國房地產業對外投資總額同比下降82.1%。這一統計數據僅是中國內地對外投資的交易額,不包括來自香港的投資。

具體到英國,英國房地產數據公司Costar旗下新聞部門Costar News倫敦金融編輯詹姆斯·巴克利(James Buckley)對《財經記者指出,他們沒有看見中國對英國房地產的投資下降,相反是更多的來自中國的投資。在國內收緊政策下,最近內地公司對較大型的交易比較敏感,而香港的公司則開始蠢蠢欲動,比如此次李錦記買下對講機大樓。

榮鼎諮詢(Rhodium)的數據顯示,在2016年底中國政府嚴控非理性投資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對外的兼併收購同比減少了20%。對外投資交易數量在今年年初開始下跌,2月到達最低點後慢慢開始回升,上述中渝置地對奶酪刨大樓的交易就是在監管部門“喊話聲”中完成的。

《財經》記者從規模最大的全球性私有物業諮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董事及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紀言迅處獲悉,根據萊坊的最新數據,今年1月-6月250萬美元(約合1684萬人民幣)及以上的中國對外房地產商業投資總額比去年同期下跌8%。這個數據之所以與82%相去甚遠是因爲統計包含了香港的對外投資。另一方面,統計渠道也可能是結論不同的原因,萊坊的數據是根據其全球投資跟蹤系統統計得出。

但是紀言迅也承認,不管跌8%還是82%都代表房地產投資確實受政策影響。

萊坊觀察發現,相比起之前投資浪潮中的重量級金融機構、開發商和保險公司,現在知名度較低的中小企業和開發商、私募股權基金和個人在市場上更爲活躍。因爲他們融資、做決斷的速度較快,脫歐後英鎊下跌就馬上入市。

針對中國政府對海外投資趨勢的遏制,絲路智庫研究院院長樑海明認爲,政府手段主要針對非理性投資,有些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是將併購公司的股權超過九成作抵押融資,加上融資成本也比較高。“這說明了不少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不是不差錢,而是很差錢,”樑海明對《財經》記者表示。

此外,海外投資的不確定性增加,中國經濟增長理想企業留在國內投資,以及2016年基數比較等,也是今年上半年對外房地產投資大幅下降的原因。

寫字樓是投資首選

地產顧問公司仲量聯行(JLL)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吸引海外投資排名列前三位的城市是倫敦、華盛頓、紐約,倫敦成爲全球房地產交易量最大的城市。

此外,在仲量聯行的調查中,2016年中國內地買家對境外房地產的投資中英國排名第五,投資額達22億美元(約合148億元人民幣),2015年以投資額18億美元(約合121億元人民幣)排第四。英國市場表現最強的一年是2014年,那年它吸引了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0億元)的中國房地產投資,大連萬達集團、綠地集團等中國地產商領銜開啓了橫掃倫敦樓市的大門。

寫字樓投資是中國內地投資者首選。商業房地產調查公司RCA(Real Capital Analytics)數據顯示,2009年-2016年,寫字樓和酒店物業投資約佔中國對英投資的71%。2017年上半年,中國對英國房地產市的投資中一半以上爲寫字樓項目。

詹姆斯向《財經》記者分析,去年脫歐公投之後,匯率波動給中國投資者帶來了利好,再加上公投後英國房價有微降的趨勢,這讓中國投資者在投資英國房地產時至多享受了20%的折扣。

他進一步指出,通常中國買家會稱這是一筆長線投資,但是沒有人知道他們怎麼定義“長期”,因爲這些交易都是最近幾年進行的。

除了中國,脫歐公投後,來自亞洲和中東的海外投資也涌入了倫敦商業地產市場,歐洲及美國投資出現縮水。

根據地產諮詢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亞洲買家囊括了倫敦64%的地產交易。在“奶酪刨”大樓的交易中,除了中渝置地,前三位競標者中的另外兩位也是亞洲買家,分別是出價9.65億英鎊(約合85億元人民幣)的韓國主權基金(Korea Investment Corporation)和出價9.5億英鎊(約合84億元人民幣)的新加坡主權投資基金淡馬錫控股。

詹姆斯分析亞洲買家爲何對倫敦金融區寫字如此感興趣,是因爲相比起亞洲部分國家的本國市場的激烈競爭,英國樓市相對便宜。

根據Costar的數據,國際買家在倫敦市場上擠出了英國本地投資者,英國本地投資在倫敦房地產市場只能佔到34%的份額,在倫敦之外的英國市場能佔到78%的份額。

很多公司看中的是倫敦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寫字樓租賃非常有市場,但是由於脫離歐盟,倫敦集中的金融服務業將會有一部分分散至歐洲其他城市。詹姆斯認爲,倫敦的經濟模式比以往更加多元,過去依賴金融行業,現在更多依靠信息及通訊業,以及科技行業,倫敦未來會在這方面發力,以寫字樓租賃市場的強勁表現繼續吸引國際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