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訂可樂致癌焦糖色素 專家批標準比美寬鬆7倍

東森新聞記者陳怡芸魯品農/臺北報導

可樂裡用到的焦糖色素美國動物實驗證實有致癌的風險,讓臺灣衛生署最近打算制定食品中焦糖色素4-MI的含量標準,一瓶330C.C.的鋁罐可樂,不能超過250微克的4-MI,但比起加州訂的30微克低許多。對此,專家就痛批,標準太寬鬆,根本不顧民衆健康。

可樂喝了很消暑,不少人吃完油膩食物,總愛灌上一大杯,但面的焦糖色素卻可能會致癌,最近衛生署就研擬訂出食品裡的焦糖色素標準。衛生署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指出,焦糖色素的標準中,每罐4-MI含量不可以超過250微克。

事實上,焦糖色素主要是讓可樂、沙士氣泡飲料,出現類似焦糖的顏色,通常是用砂糖阿摩尼亞亞硫酸鹽在高溫高壓下合成的色素,在過程中也會產生4-MI,動物實驗更發現,攝取過多可能會導致肝癌肺癌甲狀腺癌血癌

美國訂出標準限制可樂4MI的含量,現在臺灣也研擬要訂,以一瓶330C.C.的可樂鋁罐來說,每罐4-MI含量不能超過250微克,但比較美國訂的30微克標準顯得寬鬆許多。長庚醫院毒物醫師林杰樑指出,這是根據WHO於1980年所訂的標準,但訂定2的數字差了加州政府7、8倍,這是所有消費者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情

專家認爲衛生署標準訂太鬆,更應該要求飲料業者,應該在產品外加註警語,一般民衆最好一天也不要喝超過3罐330C.C.以上,含有焦糖色素的飲料,除了避免把有害的色素喝下肚,也不會因爲喝下太多的糖水變成小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