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管法將納碳費 衝擊三大產業

臺灣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規劃 環保署對今年減碳目標達到2%持樂觀態度。圖/本報資料照片

環保署長張子敬8日出席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時表示,溫管法還需再開多場公聽會評估明年纔會提交到行政院,並送立法院審議。據悉,目前擬參考新加坡模式,將課徵碳費入法,初估每公噸將課徵110元,包括臺電、中油、中鋼等排碳大戶可能都在收費範圍,共約290家,上路後石化、鋼鐵半導體等三大產業首當其衝。

環保署表示,扣除疫情因素,對今年減碳目標達到2%持樂觀態度,但第二期5年減少10%目標纔是重頭戲

這次修法重點着重四大面向,包含授權各部門訂定強制性效能標準,賦予減量政策工具的「強化行政管制」、參考國際定價作法納入「污染者付費」機制,搭配補助減量作爲規劃形成「經濟誘因」,而臺灣將首開碳費制度

官員指出,溫管法雖是從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環境等六大業別管理,但規劃碳費是針對製造業排碳大戶來徵收,石化、鋼鐵、半導體等製造部門將首當其衝,詳細費率仍待討論。若比照新加坡的徵收方式預計臺灣費率會落每噸碳約課徵110元,昨日官員在一場公聽會則透露70~120元是費率討論範圍。

至於收費範圍,官員指出,目前清查出年產2.5萬噸以上製造業排碳大戶是收費對象全國約有290家,下週還有兩場公聽會,將逐步釐清實際影響產業及真實排碳情況,相關數據屆時出爐後,就可精算出可能碳費金額。目前已估算出四大情境,包含依行業差別訂定、依規模訂差別費率、依排放量階梯式訂定、一價到底依總量訂定。

環保署指出,現行溫管法已明訂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要在2050年降至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第一期至2020年應減量2%,第二階段到2025要年減10%,第三階段至2030年減20%,去年的排放量已接近2005的基準年,而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費量低於去年,全年可望達到減量2%的階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