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驗 在日本國技館零距離體驗相撲衝擊

角力的相撲

巨人相撞

相撲指兩人在土表中角力的一種格鬥技,是一項日本傳統體育運動比賽時近乎全裸的兩個大胖子在直徑4.55米的圓形土表上角逐,巨人相撞,極富戲劇性

場館中間正方形場地叫土表,用泥沙壘築而成,相撲手就在這圓形的場地中進行較量。此次特朗普坐的位子叫作“桝席”,離土表很近的頭等席,近得可以聽到相撲選手的喘氣聲,平常這個位子可得到高級特製的便當和許多與相撲相關的土特產。

土表周圍有兩排蒲團座,日語叫“溜席”,票價每人將近1000元人民幣。“溜席”因爲離土表太近,相撲選手有可能在對抗中摔下土表,而撞到“溜席”上的觀衆。因此主辦方有一些特別的規定,當天觀衆如果被撞傷送到醫院治療,主辦方也不負任何責任。而且在這個位置不能拍照,不能飲食。禁止6歲以下的小孩使用,6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也需成人陪伴才能坐一個座位。

美的角力

去年記者首次在兩國國技館觀看了相撲比賽。比賽前,在現場看到有人喝酒,有人談笑。在“桝席”落座之後,就有工作人員送來便當、點心等食物。相撲選手進場後,觀衆便開始安靜下來。

相撲比賽開始前,進行“四股”“撒鹽”“塵”“蹲踞”的慣例儀式,這是來自神道教的宗教儀式。“四股”乃是力士背對土表,左右腳各兩次輪流頓地,藉由力士威武的身軀威震地底邪靈;然後用水漱口,用紙擦臉,撒鹽驅邪,向神祈禱,保佑自己安全;“塵”,即“塵水手”之意,兩手相揉,並向後攤開,反掌示人,表示自己手無寸鐵上場;“蹲踞”指腳掌着地,雙膝外張,上身挺直、並將雙肩放鬆,將手放在膝蓋上,面向對手,表示尊重對手之意。時間充裕時,這一動作反覆多次進行。

比賽時,能使對方身體任何一部分着地,或使對方身體任何部分觸及界外地面均爲勝利。比賽沒有時間限制,雙方長時間對抗而難分上下,裁判員可以宣佈比賽暫停,休息後再重新開始,直至決出勝負。

選手在比賽時互相抓腰帶,握抱頭頸軀幹和四肢,用腿使絆,拍打對方胸部。現場看比賽之前,總覺得相撲選手的身體過於碩壯,顯得不美,但是近距離看比賽,看到相撲選手強有力的對抗,他們似乎全身肌肉都投入一種美的角力。

相撲比賽持續一整天,上午是新人選手的比賽,中午觀衆可品嚐便當,稍事休息,下午是實力強的選手出場。相撲分爲十個等級,橫綱是相撲力士的最高級稱號,是終身榮譽稱號

短暫爆發

看相撲比賽,感覺就像看歌舞伎一樣,感受日本傳統文化,恍若穿越到江戶時代。相撲比賽通常在幾十秒甚至幾秒內就能結束,要求力士們在短時間裡全力以赴,不留遺憾地展現實力。有人可能會問,那麼短的時間裡角逐出勝負會不會太草率? 但其實,相撲運動的魅力也許就在這裡。日本茶道有“一期一會”一詞,形容一生只有一次的相遇,所以要用心款待對方,相撲比賽也一樣。相撲運動的魅力就在於在短暫時間裡,讓自己的生命力爆發。

在日本,相撲運動和相撲選手的地位崇高,力士們往往擁有很多粉絲,其中不乏年輕女性。根據日本傳統文化的要求,相撲比賽的力士要求文武兼備、道德高尚,是優秀武士榜樣。相撲手需要有寬廣仁慈心胸,需要具備純真、熱忱、果敢的品質,同時在文化素養方面也有較高的要求,比如相撲手的學習課程就包括漢詩。橫綱的地位幾乎不亞於神,日本國民對他們的要求也相當之高,橫綱選手不但要相撲打得好,還要有一定的日本傳統文化造詣。這就不難解釋爲什麼相撲運動如此有人氣了。

國技觀看相撲比賽,建議提早一些去,一樓有相撲博物館,掛有許多歷代知名力士的照片,江戶時代的相撲比賽風景也有詳細介紹,可瞭解相撲的歷史,博物館免費參觀館內還有商店,相撲相關的紀念品琳琅滿目,有寫着力士名字的毛巾茶杯飯碗、小碟子,還有相撲圓珠筆、鑰匙串、布包扇子掛鐘等等。二樓咖啡店可供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