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臺灣結果好倒楣」王應傑:政府領導人都爲自己

臺北商業理事長王應傑。(圖/記者徐珍翔攝)

記者許雅綿/臺北報導

臺灣經濟好悶!臺北市商業會理事長王應傑表示,政府領導人大部分都爲自己、爲了解決自己的政見,但不能夠解決經濟的問題,「我始終都是愛臺灣,但我愛臺灣結果倒楣」。

王應傑28日參加ETtoday東森新聞直播節目雲端新聞室》錄影,談到臺灣的悶經濟是怎麼來的?他認爲,一部分是政府的政策問題,以勞基法修正一例一休、加班費調整來看,「政府工時增加後,業主不可能吸收,現在是毛三到四微利時代,一定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王應傑以汽車客運業者舉例,一例一休、加班費調整後,客運業者,兩個鐘頭加班費要一加1.33,超過兩鐘頭到四鐘頭要1加1.66,連續工作八個小時,原來只要0.66+1,現在要1+1.66,汽車客運業者不可能吸收。

他說,汽車客運業者是公用民營化,原來是政府應該做的,可是政府因爲過去臺據時代,一年虧一百多億,浪費納稅人的錢,後來民營化,企業進去後改變了經營體質,所以六年國道客運沒有調整票價,但勞基法修正後,票價一定得調漲。

▼臺北市商業會理事長王應傑(左二起)、中經院大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孟俊、元大寶策略分析師顏承暉參加《雲端新聞室》錄影,左一爲主持人ETtoday東森新聞雲總編輯王學呈。(圖/記者徐珍翔攝)

不過,提高票價從業人員能夠受惠嗎?王應傑說,加班費增加,但臺灣沒有開放大客車外勞。汽車客運業缺人,例如國光就缺300多人、全國的汽車客運缺2000多人,今年一例一休勞基法修改時,我們企業說沒辦法配合政府,結果勞委會勞動部交通部花了八百萬,在北中南三場的招商聘僱人員,結果只來了二十個人。

司機培訓要兩年,大客車不是說你要開可以開,長途客運比較辛苦,過去國民黨執政八年,大陸觀光客一年來一百多萬人次,有的司機甚至是校長撞鐘,一部車就是一個老闆,結果大陸客今年少了八十萬人,這批人車子也買了,貸款也貸了怎麼辦?」王應傑說,很簡單就是轉嫁給消費者,消費者也要付出。

王應傑認爲,政府對每個人的人權要求、保障是不一樣的,這叫勞資雙方的同意,不應該強制一個禮拜,一定要休息一天,「我是覺得很不人道的」,很多人去勞委會抗議說身受其害,失去工時,薪水又不能增加,我們生活就過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