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多贏措施解決缺水問題

水情吃緊,新竹縣寶二水庫水量持續低落。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近期降雨量明顯不足,中南部水庫有些已見底,科技工業區更爲供水所苦,並引起國外媒體的關注,經濟部雖同意工業區鑿井取水,但非長久之計,如何節約用水並有效調配水資源更是要面對的課題

臺灣每年下雨量約926億噸,主要靠颱風梅雨及東北季風所帶來雨水,但因河川爲東西向、流域短、流速快,加以近年降雨強度增加且集中,發生豪大雨夾帶大量淤沙泥流涌入水庫,導致滿載要泄洪,水庫更因泥沙淤積容量減少,以致926億噸水量,真正使用的僅約178億噸而已。

政府爲了水資源有效利用,採取水資源調度分配及休耕方式,在調度與分配方面,主要是依據水利法第18條的規定,其應用的優先順序是一、家用及公共用水,二、農業用水,三、工業用水……。目前除民生用水佔用水量約20%,產值全國生產毛額1%左右的農業用水量佔用水70%,產值佔全國生產毛額31%的工業用水量不到10%,在水資源珍貴,而國內環保意識高漲,工業用水需求增加的情況下,只有往開源節水互利的水資源調配進行。

一、開源方面

廣建埤塘或人工湖,平時儲存雨水、颱風來時也可引進暴漲的河水,此埤塘或人工湖如能吸納1%的雨水,則每年可增加9億噸的水資源,加上臺灣13座廢水處理廠的處理再利用,亦可增加約3億噸的水資源。

二、節水方面

1、自來水:依自來水公司資料,全臺管線漏水率約20.83%如將漏損率降到國際水協標準,一年可增加近4億噸水資源,

2、農業用水:目前農業用水量約126億噸,佔整個用水量70%,若將漫灌及溝渠灌溉改爲管路灌溉,可節省約40%的用水。

3、獎勵工業節水:自從1995年工研院技術輔導電子、化工、紡織等廠商節水後,成績可觀,而臺塑企業因投資節水措施,每年節水量超過一億噸,政府如能以租稅獎勵工業節水,相信效果會更好。

三、農工互利的水資源調配

臺灣地小人稠,自然資源又缺乏,唯有發展工業帶動經濟成長,提升人民生活水準,特別在臺灣加入世貿組織WTO後,農業面積及產值持續下降。但產值佔1%的農業其用水量卻佔70%,而產值佔31%急需用水的工業,其用水量卻不到10%,此種不合理現象應有調整的必要,可行的作法是將農業用水依工業之實際需要提撥出售給製造業作爲工業用水,而得款用以埋設水管,逐步改以管道灌溉,或修築現有渠道,避免渠水流失,如此一來可節省40%的農業用水,再輔導農民發展精緻農業,如此農業用水節省了,農民所得增加,工業用水也無慮了。

以上措施牽連不同部會,也期盼行政院能成立跨部會小組應用智慧,解決珍貴的水資源,以永續發展臺灣經濟,提升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