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覺醒年代》喜歡的究竟是什麼?

《覺醒年代》

陳穎

“上頭”“刀心”“哭了哭了”“給選角跪下”……這些常見的彈幕留言,不是來自什麼流量偶像劇,而是主旋律題材《覺醒年代》。

豆瓣評分從8.2一路飆升至9.3,一部革命歷史題材連續劇多次“出圈”登上微博熱搜,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2.5億次,到底是爲何?

“只有找到一條新路中國纔不會亡。”

“那何爲新路呢?”

“不知道。”

這是《覺醒年代》第一集中,大釗陳獨秀日本初次邂逅、共尋救國之路時的一段對話

當時的國人,尚處於茫然無措的階段。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內憂外患使得中國置身於風雨飄搖之中。如何尋找到一條契合時局的救國之路?“何以覺醒,以何覺醒”,這是《覺醒年代》一劇想要回答的。

該劇並沒有採用主旋律作品常見的敘述風格邏輯,而是將視野聚焦於時代之下,羣像之中。那些曾出現在歷史課本上人物,如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魯迅胡適等,在鏡頭語言的幫助下“活了起來”,用他們的“初心”打動了萬千觀衆

對比以往的主旋律題材,《覺醒年代》沒有以說教爲主,反而有種質樸而堅韌的少年之氣。

蔡公如何三顧茅廬爲北大請來陳獨秀?魯迅的《狂人日記》在怎樣的情況下誕生?《新青年》究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觀衆跟隨劇集穿越回追尋理想的啓蒙年代,看到那一代人信仰,那一代人的犧牲,以及那一代人的熱血

選角方面,《覺醒年代》的諸多“神還原”更是備受觀衆追捧。

“主要題材太大了,劇中很多人物都太深入人心,擔心完成不了。”導演張永新此前雖然執導過《風車》《馬向陽下鄉記》《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等口碑好劇,但最初也不敢貿然接下拍攝。在和製片人國華推心置腹討論多次後,歷經半年多的全國海選,集結了衆多知名藝術家和年輕演員,進行了諸多考量,才勾勒出羣像初樣。

此外,《覺醒年代》由《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編劇龍平平操刀劇本,他表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內容創作必須慎之又慎,要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龍平平曾公開透露,爲塑造出立體的人物角色,他翻閱了大量資料,大到行爲,小到稱呼都有考究。如李大釗和妻子之間“姐與憨坨”的稱呼,大釗先生典當衣服助人爲樂的情節等。劇組爲真實營造時代氛圍,搭建了340多個場景動用800多噸的土,只爲還原百年前塵土飛揚的北京

“《覺醒年代》有續集嗎?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續集”,這條彈幕曾風靡全網,轉發者衆。

細細想來,我們之所以喜歡《覺醒年代》,是因爲“走心”的所有,是因爲真實歷史的動人,是因爲那些最純粹的理想主義者,爲心中所愛“奮鬥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