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大陸人》兩個陌生人的緣起緣滅

達魯瑪克部落臺東管處合作,傳承魯凱族人永續利用山林自然資源的智慧。(莊哲權攝)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往往需要一個緣分,但離別,卻不需要任何的原因。

那年,還是陸客常來臺灣的季節。一輛開往太魯閣的臺灣好行巴士塞滿乘客關門前再擠上兩位女孩,恰巧站在我身旁。對話中聽得出是大陸口音,她們不太確定路線,我問要去哪呢?我們便聊開了,她們是升大四即將畢業的學生寒假來臺灣做志工服務,並以此作爲申請研究所的經歷。她們在臺東的達魯瑪克部落幫忙,結束後留在花東旅行幾天再回大陸。其中一位,侃侃而談在這裡的所見所聞,還來不及聽完她的故事,隨即到站下車,下車前我們互加微信保持聯絡。

在回大陸前,她們去哪玩,看了什麼,我們會在微信聊個幾句,我感受到她對這片土地的好奇,以及對未來目標的企圖心,我建議她寫文章投稿,把心得發表在《旺報》的兩岸徵文,爲自己的青春與回憶留下紀錄。

回到大陸,她着手寫文章,幾天後我收到檔案,約五千字的散文,描述來臺東做志工的初衷與反思。在部落和族人相處,原本以爲是付出,但最後卻是得到滿滿的收穫,是人生的體悟,也是對大自然的重新認識,並許下再回來的心願

兩個陌生人,因爲旅途上的巧遇而認識,幾句玩笑般鼓勵的話語,她竟認真寫好文章傳給我,這是她對我的信任。因此,我幫她的文字做潤飾,以及對於文意結構的鋪排給出建議,討論中也發現彼此寫作習慣不同,一些長句斷句段落改寫想法不同,在她採納後,重新整理好文章,再轉寄給報社編輯。

文章送出,在等待刊登的那段時間裡,我每天都會注意消息,她期待文章入選,但更害怕被退件,我對她說:稿件很多,版面有限,等待是正常,有時立刻刊登,有時隔一陣子,不要着急。雖然我有信心,其實內心也是忐忑不安,一個月後,她的文章連續兩天刊登全版,她開心受到肯定,把稿費捐給部落,我則放下心中大石

暑假,我去內蒙古旅遊,因熟識的朋友太原,我先到那待幾天再轉火車呼和浩特,她和另一位同學正巧從學校回到太原老家。坐火車的前一晚,時間剛好能碰面,我們約在市區的柳巷步行街吃喝,她們帶我吃酥餅羊肉湯,是山西地方小吃。她說:下個月要回來達魯瑪克做志工。不久,我們又在臺灣見面,因飛機延誤,她們到臺北已是深夜,我陪她們吃臺式熱炒後,便各自休息,一早她們要趕火車去臺東,我則要上課。

接下來的幾天,從臉書的照片看見她們融入在地生活。搭上族人的機車跑來跑去,還有到醫院陪生病的部落朋友,甚至在志工結束後,取消原本計劃的旅行,留在部落度過臺灣行的最後幾天。上飛機前,我們在臺北京站泰式料理,正式的吃頓飯作爲道別。這一年,我們見面四次。

隨着情勢改變,陸客不再來臺灣,她們剛好是最後一批自由行旅客。不久後,因新冠疫情嚴峻,我無法出遠門旅行,也就碰不到面。前半段,也許我是她的伯樂,幫助她在臺灣投稿寫文章,到後來,反而是她幫我很多。

在臺灣,我指導學生參加美國大學升學考試。工作需要,我收集與研究大量美國考題因緣際會加入幾個微信的留學討論社羣,跟着百萬留學黨一起奮鬥。他們分享申請入學的各種有用資訊,還有及時更新的考題。這些考題透過雲端存取,但註冊帳號實名制過程需要大陸手機門號認證,我試過幾次海外門號註冊皆失敗。這時候,就是請她在對岸幫我下載檔案再轉傳給我,有了她的幫助,我得到很多原本沒有的重要題目,整理之後再給學生練習,大幅提高了分數

雖然我們沒再見面,但時常請她幫我下載考題,我們在微信上保持交流,也分享心情,一次不經意的聊天對話中,可能是我玩笑開太大了,之後就再也傳不出訊息

兩岸之間,失去聯繫,而我和她,也中斷微信。花開花落自有時,相逢若是偶然,離別則是必然,只不過這一切來得太突然。

陳宜廷/數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