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生技股能否扭轉「錢」坤?
美國生醫產業自川普上任以來持續動盪,然NBI卻在動盪中創下一年半以來新高;臺灣生醫產業蟄伏年餘,能否寄望生技展及政策的落實來扭轉反彈宿命?
【文/徐玉君】
美國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受惠美國生技展(六月十九~二十二日)激勵,期間指數強彈十.四八%,創下一年半以來的新高三三八二點;而臺灣亦於六月二十九日起一連四天舉辦臺北生技展,人氣看似回溫,不過反彈能量不足,小英政策的積極落實能否扭轉行情或許纔是關鍵。
在生技展開展前一天(六月二十八日),由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所舉辦的二○一七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ioBusiness Asia Conference, BBA)主軸聚焦在健康醫療、基因編輯、微生物基因等,論壇中邀請了包括:安永全球製藥生技產業主持人Patrick Flochel,針對美國BIO同步掌握國際生技產業的最新趨勢、麻省理工學院(MIT)副教授盧冠達,發表結合最夯技術平臺的創新生技、華生藥廠創辦人趙宇天針對小分子學名藥轉攻臺灣具有潛力的生物藥品之見解、還有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前診斷事業羣總裁蔡裕庚,提供醫材業成功指南;其他還有Amgen副總James Cai說明全球最新生物製劑發展現況,以及Nvidia負責全球AI應用於製藥與健康領域部門的主管Andrea de Souza分享經驗。
生技論壇點出產業趨勢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生技月大會主席的李鍾熙博士,在論壇後的媒體座談,道出臺灣生技醫藥產業的現況,與會的國際知名人士也給予建議,認爲臺灣的生技醫藥業需有政府的力量推動合併,集結衆多公司的能量,研發一顆可以上市的新藥,比之分散成各個小公司去發展,在資源、資金與時間成本上,反而事半功倍。此外,參與論壇的業者也不諱言,政策在法規上的修訂、以及智財權的保護上需要真正落實,對生技醫藥產業的發展,纔會有更正面的意義。
小英政府在生技展前也積極營造政策扶植產業的決心,自二○一六年行政院推出「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期望打造臺灣成爲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並讓生醫產業在二○二五年產值達兆元以上的計劃;二十七日小英即率領媒體大陣仗前往竹北生醫園區視察,聽取生醫產業創新發展方案的執行成果簡報。她說,臺灣生醫與生技發展是在跟時間賽跑,因此將北到南的佈局變成線狀聚落的連結,她也要求外交體系動起來,透過國際衛生和醫療合作把生醫產業輸出海外,且表明「政府一定會拋棄本位主義,全力支持這個產業發展」。(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4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