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影響全球經濟 大陸GDP提前超越美國
隨着經濟自由化的發展,臺灣曾創造亞洲四小龍之首的經濟奇蹟,但在民主開放及社會缺乏共識下,臺灣經濟卻由盛到衰。(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隨着經濟自由化的發展,臺灣曾創造亞洲四小龍之首的經濟奇蹟
但在民主開放及社會缺乏共識下,臺灣經濟卻由盛到衰
用關鍵數據說話,從過去成功經驗借鏡,真正解決臺灣經濟發展問題
臺灣,亞洲四小龍成員之一
數十年來受政治紛擾,經濟成長漸趨緩慢
領導人該如何帶領檯灣再創經濟成長高峰
回顧臺灣數十年來的經濟發展史,從二次戰後以出口米、糖爲主的農業社會,到現在人均所得約2萬5000美元;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國家競爭力排名中,臺灣一度位居第6名,但到2019年卻退步到第16名。回顧經濟自由化的發展過程,70年來臺灣到底做對哪些事?現在又出了什麼問題?
在財經部會擁有完整歷練的葉萬安先生,親身見證臺灣經濟起飛。他在體制內大力推動經濟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奠定臺灣經濟發展基礎。在李登輝主政期間更提出「建設臺灣成爲亞太營運中心」的政策。無奈兩黨政治紛擾,再良好的經濟政策都遭扭曲。
本書以數據檢驗歷任總統的經濟政策表現,並回顧過去經濟自由化發展期間的政策形成背景與背後思維,期望能展現出過去以經濟發展爲主軸的政策思考模式,供當前經濟決策參考。並提出臺灣人均GDP 突破3萬美元的方法,唯有擺脫政治因素的干擾,才能真正帶領檯灣再創經濟奇蹟。
本書爲《爲什麼臺灣經濟由盛到衰?》增訂版
【精彩書摘】
我畫了一張新冠肺炎病毒引發問題的流程圖如圖1-5。由這個流程圖看來,新冠肺炎病毒人傳人,短期內尚未能產生有效對症的藥物及疫苗,以致在各國蔓延,各國政府不得不採取封關、堵城,阻止人流,而使產銷鏈中斷,以至企業停業或倒閉,致使生產凋敝、投資衰退、失業大增、消費萎縮;同時出口停滯,甚至衰退。在內外銷都萎縮的情況下,經濟怎能不負成長,再拖延下去,將陷入惡性經濟循環。
各國政府在面對如此惡劣的情況,無不採取強烈因應對策,短期內有扼止企業倒閉,失業大幅增加的效果。但病毒在蔓延,時間拉長,強烈因應對策的負面影響也會陸續發生。我也同樣將政府所採強烈因應對策,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流程繪圖如下,見圖1-6。
圖1-6 政府所採強烈因應對策,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流程。(圖/天下文化提供)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爆 發 延燒 至10月16日,全球已有3940 萬人確診新冠肺炎,110萬人死亡,然而疫情不但未見減緩,且有較高機會再爆第二波高峰。致使各國政府所採強烈因應對策,負面影響逐漸呈現。
各國所採無限量的寬鬆貨幣政策,讓強力貨幣大量流出,使市場利率趨低,甚至低到零利率或負利率。而強力的財政政策,使政府債臺高築,且貨幣化。此兩強力政策在經濟不景氣時,確實有促進景氣提前復甦的效果。可是在當前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市場萎縮,大量資金流入股市及房地產,造成泡沫再起。由於中央銀行受到執政當局的強力干預,不僅失去其獨立性,也違背央行設置之目的,更擾亂金融市場的功能;而市場利率降至零利率或負利率,使銀行失去其應有的功能,尤其保險公司在過去高利率時代承接的儲蓄保險,如今財務陷入困境。另一方面許多國家財政早已陷入困境,而今年以來爲了避免失業暴增,一再採取救濟措施,債臺高築,債留子孫。至於企業界們在央行及政府大力資助下,短期還能勉強撐得住;但疫情一再拖延,企業界所揹負的鉅額債務發生違約甚至倒帳,導致銀行逾期放款或倒帳暴增。
以上的許多副作用已逐漸發生,其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已超過金融海嘯的時期。若疫情再出現二度高峰,則以上所舉出的副作用將一併齊發,更嚴重的金融危機與財政危機爆發可能性大爲提升,而且央行與政府已少工具可用,將進入黑暗的時代。
據世衛組織透露,已有好幾個疫苗進入第三期臨牀測試,其中應有幾個測試成功,將於今年12月及明年初先後上市,前文所述的「黑暗時代」應不會降臨。至於今後疫情是否就會穩住,經濟就會恢復正常發展,則不確定因素很高。據專家的研究,新冠肺炎病毒不會消滅,隨時有復發的可能。世界銀行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指出:「新冠肺炎病毒造成的影響可能持續十年。經濟要恢復過去常態發展亦難,應隨時準備因應之策,將其不利影響降至最低。」國際貨幣基金(IMF)於2020年10月13日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預估 2020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萎縮4.4%,是2009年金融海嘯時負 1.7%的2.6倍,可見新冠病毒對全球經濟的傷害遠高於金融海嘯。IMF 首席經濟學家高萍娜(Gita Gopinath)表示:「由於疫情持續擴散,因此,難以確保全球經濟復甦,恢復到疫情之前的路途將相當艱辛。」
首先就中國大陸而言,武漢是 2020 年初病毒最早爆發的地區,人傳人,迅速流傳;雖當局迅速採取圍堵封城緊急對策,但已波及各地;加於圍堵封城,阻擋人流,對經濟已造成嚴重傷害。如工廠停工、商店歇業、失業暴增、學校停課、消費萎縮、投資不振、出口衰退。事後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發表的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估計,自過去成長 6%以上銳降爲負 6.8%,可見傷害之嚴重。
不過,中國大陸在圍堵封城,阻擋人流後,疫情已漸受控制;在醫療方面中西醫合併療法,使死亡人數不致擴大。至10月16日止,中國確診人數僅8 萬5659人,死亡人數4634人,較很多病毒嚴重國家緩和很多,民心安定。同時,在中國大陸採取強力救濟措施與解除圍堵,使廠商逐步恢復開工與營業。雖部分城市尚有零星確診,繼續管制,及美國全力封殺中國大陸,使復工不是太順利。實際上今年第二季中國大陸經濟已向上回升,日前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估計是正成長 3.2%。
因此,國際間各大經濟預測機構估測各主要國家2020 年經濟成長率,中國是唯一低度正成長國家,其他主要國家皆是負成長,最差的到負8%以上。
至於美國,在中國武漢今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病毒時,美國領導當局不但未於重視,還譏諷美國最健康,不會受到感染,完全沒有準備採取任何預防措施。待2020 年 3 月間美國受到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美國號稱是有世界上最好的衛生保健系統,但在這次疫情中完全沒有發揮作用,不僅顯現事先沒有準備,川普總統還拒絕承認疫情的嚴重性,更將抗疫政策推給州政府負責,致使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美國前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與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卡特勒(David Cutler),預估新冠病毒在美國大流行,對美國經濟的直接衝擊,以及美國民衆承受的生命和健康損失,合計達 16 兆美元;是 2007-2009年金融海嘯時損失的4倍,相當2020年GDP的80%;也是美軍 2011年9月11日至今戰爭支出(包括阿富汗、伊拉克與敘利亞戰爭)的兩倍以上。可見新冠病毒對美衝擊之嚴重。
金融海嘯對各國的衝擊,由於各國因應能力的高下,加速縮短中國 GDP 與美歐 GDP 間的差距,提前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新冠肺炎病毒的衝擊,也因各國因應態度的不同,讓中國 GDP提前超歐趕美,於2020 年代中期中國成爲全球經濟最大國。
(本文摘自《臺灣經濟再奮發之路:擷取過去70年發展經驗》/天下文化)
【作者簡介】
民國15年出生於南京市,祖籍浙江紹興。民國37年國立上海商學院銀行學系畢業,分別於53年及59年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研究所及世界銀行經濟開發研究所(EDI)各研修六個月。
曾任臺糖公司副組長、行政院經安會工業委員會專員、行政院美援會專門委員、經合會綜合計劃處處長、經設會經濟研究處處長、經建會副主任委員,於民國81年5月退休。
曾兼任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評審委員會創始委員迄今54年、普查委員會委員37年;曾先後兼任東海大學、東吳大學、臺灣大學副教授17年;曾擔任經濟日報主筆40年撰社論1,927篇,以及撰寫專論一百餘篇。
現兼任中華經濟研究院政策研究諮詢顧問,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評審委員會及普查委員會委員。
《臺灣經濟再奮發之路:擷取過去70年發展經驗》/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