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煩躁來可可西里無人區散心?代價有點大……

本文由本站旅遊「極客鮮瘋隊」欄目發佈,態度玩家聚集發聲地,給你一萬種野法微信公號ID:jikexianfengdui)

#一萬種野法# No.70「無人區探險

這陣子,無人區火了一波又一波,可我想它應該是委屈的吧,畢竟走紅原因不那麼美好。

繼7月份的女大學生失蹤事件後,9月2日,青海可可西里保護隊又找到一位25歲的失聯者,慶幸還活着,事後迴應稱:

“ 自己因抑鬱症而心情煩躁……在拉薩遊玩後,想在草原露營幾晚,看藏羚羊,放鬆心情,不幸的是手機壞掉了,所以就與外界失去了聯繫。”

我們熱衷於想象和討論無人區,嚴格保護下的它少了盜獵、工業等污染,卻少不了衆多前來膜拜的“信徒”。

9月4日,格爾木警方再次發表通告,嚴格的管理再一次升級:凡是出租車、私家車由格爾木載客前往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的一律必須先行前往公安機關進行備案。

無人區,顧名思義,人類無法居住的區域,這樣的地帶中國實在是太多了,如大興安嶺深處、沙漠、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秦嶺深處等。

其中,阿爾金山羌塘、可可西里和羅布泊等成功上位,外界冠以中國四大無人區的美譽

正是在這四大無人區中,誕生了大量的傳奇探險故事,但近些年以“杯具”居多,令人遺憾。

藍天,白雲雪山冰川,星辰,湖水……,隨便露一手都是秒殺級選手,何況還有中國西部特有的空曠大景,堪稱神仙組合。

在鋪天蓋地的無人區攝影大片和讚美中,想象的天堂,也不過是青藏高原的模樣了。

供圖|王坤

王坤,人文地理攝影師,資深戶外玩家,由於工作原因,常年行走於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高原地帶。聊到無人區,他的第一句話便是“無人區真的太大了。”

僅拿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來說,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遠超中國海南省陸地面積。

青藏高原上奔跑的藏野驢 供圖|王坤

號稱“世界屋脊上的屋脊”的羌塘,面積達到了58.7萬平方公里,佔青藏高原總面積的近1/4。

事實上,青藏高原相當一部分地區皆爲人類禁區。

“ 在可可西里,越野自駕是主流的旅遊方式,從青海的格爾木沿109國道,經崑崙山口和唐古拉山口,然後去西藏那曲。此行可以看到可可西里的邊緣地帶,卻足以令遠道而來的遊客大呼驚喜。”

供圖|王坤

根據王坤的講述,這是目前接觸“美麗的少女”最靠譜的方式,但越來越多的遊客、戶外旅遊愛好者、越野愛好者開始嘗試深入腹地,渴望接受更爲純粹的洗禮。可惜,面臨的真相是玩命的“煉獄”,畢竟這是天堂與地獄僅一線之隔的無人區。

在王坤的經歷中,“看似廣闊無垠的可可西里地區,陷車是家常便飯,畢竟沼澤、流沙、泥潭和溼地遍地都是。”

陷車中,供圖|寒嘯

廢棄的車,供圖|寒嘯

廢棄的車 供圖|寒嘯

無人區陷車、廢車場景,寒嘯已見怪不怪,這位中國知名戶外玩家,曾自力穿越中國可可西里、羌塘、羅布泊等無人區,並完成了珠峰的攀登。

寒嘯在無人區中,供圖|寒嘯

可可西里90%的地貌屬於典型的高原凍土環境,最厚可達400米,生態角度來講,正因爲凍土的存在,得以儲存大量的冰川融水,意義重大,但伴隨而來的凍土消融,遍地的沼澤、淺灘和細流成爲不得不面對的大麻煩,對駕車水平要求較高。

得益於大量雪山冰川,這裡各式各款的湖泊星羅棋佈,數量接近於芬蘭全國的湖泊。

“千湖之地”的美譽恰到好處。

可可西里的某處湖泊,供圖|王坤

可可西里的某處湖泊,供圖|寒嘯

因爲鹽化程度較高,湖泊呈現出令人驚豔的顏色,成爲無人區迷人的風景之一,可惜中看不中用。大部分爲鹹水湖和半鹹水湖,並不適合飲用。

楊柳鬆,首創單人自力77天穿越羌塘無人區的壯舉,在他所著的《七十七天》中曾這樣寫道:

“ 除了吃以外,水是這一路上最大的挑戰,曾經數次斷水,面臨困境。這一路的飲用水主要是靠地表的潔淨水和融雪水,其中融雪水佔很大比重。如果沒有雪,可能性命真的就不保了。”

油爐化冰中 來源|楊柳鬆遊記

“ 一場大雪可以維持三天的飲用水,不過融雪水耗費汽油。這次進羌塘共帶了8.6升93號汽油,主要都被用來燒水了,一般化冰35—40分鐘,化雪則需要45—50分鐘。”

越野車穿越外,推車穿越的方式成爲更極限的挑戰,將物資放在自行車上,楊柳鬆、寒嘯、李志森等成功穿越者皆是用這樣的方式,在幾十天的時間中,與愛車相依爲命。

推車穿越羌塘的李志森 供圖|李志森

2017年,李志森獨自一人,歷時33天穿越羌塘無人區

帳篷和自行車堪稱荒野兩大件 供圖|寒嘯

趟河不可避免 供圖|寒嘯

靠天吃飯是這裡生存的基本法則之一,但變幻不定的自然是讓人更無解的難題。

2019年10月中旬,中國青藏科考隊飄在可可西里腹地的湖泊上,這段時期,他們有時需要裹着三層羽絨服和兩層羽絨褲,因爲白天溫度低至-20攝氏度,且伴着大風

可可西里測湖行進中,來源|新京報

可可西里的常年溫度爲-10.0℃到4.1℃,年最低可達到零下40多度。然而這已經算是高原無人區中極少可以預測的變化。沙塵、暴雪、冰雹、暴雨、山洪等突如其來的變化,你能見識到什麼叫“下一秒翻臉”。

高原無人區的脾氣可一點也不溫柔。

烏雲咆哮既視感 供圖|王坤

孤身33天單人成功穿越羌塘無人區的李志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 在這座荒原上,狂風從四面八方涌入。每當路過河谷就像走向了一個巨型造風機。滾滾而至的大風席捲着碎石塊往臉上,背上打來,多次將他連人帶車掀倒在地。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從來沒有規律,上一秒的碧空白雲瞬間就會被黑壓壓的烏雲吞噬,不留一點縫隙。”

風沙中的李志森 提供|李志森

捉摸不透的天氣下,迷路的問題不可忽視,專業的戶外求生知識和意志力,在此刻顯得尤爲重要。

“  大部分時間,只有死扛,別無他法。”

這樣的時刻已是李志森的家常便飯,挨餓受凍算是幸運,生病纔是死神的最後一擊。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空氣稀薄地帶,常年身處低海拔的玩家來到這裡,身體已經不可避免地被“摧殘”,需要一定時間適應。

據科學調查顯示,有75%的人在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度會出現輕度症狀。準確來說,高反並不能完全預防,只能減弱和適應。

“ 此時,迅速下降是減輕高山反應(無論症狀輕重)的最好方法!”

原青海省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達姆景熱探險公司創始人扎西一直在踐行這個理念。

身處高原之上,最可怕的是由高反和身體不適所引發的急性高原病,由感冒引發的高原肺水腫尤其常見。“在高海拔地區,不經意間洗了一個澡、或經歷雨雪天,衣服過少等細節,都可能釀成慘烈的後果”。

多年無人區工作經驗的他,最頭疼的便是隊伍中有人出現高原病,一系列搶救以及救援就是在與死神進行拔河比賽

“  因爲無人區中機動力量少,海拔高,純人力,信號差,只能依靠現有資源展開急救和救援。”

這也是大部分未報備且違規穿越的玩家面臨的最大問題,每次如大海撈針般的救援只是無奈之舉,勞命又傷財。

無人區的常態 提供|寒嘯

據戶外資深玩家孜臻介紹,“定時定量補水、保暖措施、適當活動、合理飲食和藥物治療,對於高反會有一定的用處,但如果在無人區中,尤其是一個人時,心理素質訓尤其重要”。

從新聞報道中的信息來看,大部分擅自進入無人區的人應該是沒有相應的知識和素質。

網上流傳一份可可西里遇難的騎行小夥聊天截圖

1903年,英國探險家羅林斯來羌塘地區考察。在筆記中,他曾這樣描述:

“ 幾乎從我腳下一直延伸到我雙眼可及的地方,有成千上萬的母藏羚羊和她們的小羊羔,在極遠的天際還可以看到很多的羊羣像潮水一樣不斷地、緩緩涌過來,其數量不會少於1.5萬到2萬隻。”

經歷了低迷期後藏羚羊,如今很常見 供圖|王坤

藏羚羊,可可西里的殿堂級國寶。

在這片堪稱中國野生動物天堂的地帶,生活着超過230多種高原特有的野生動物,其中,不乏藏羚羊、雪豹、藏原羚、黑頸鶴、白脣鹿等明星大腕。

遍地的屍骸散發着恐怖的氣息 提供|寒嘯

當我們沉醉於萌寵的同時,棕熊野犛牛、野狼等傢伙可能已經在遠處“偵查”你許久。

如果你恰好是一個人的話,那很有可能將遇到狼的挑釁,楊柳鬆在穿越“北方的空地”過程中,遇到次數最多的便是狼。

“ 五次是對狼,基本是神鵰俠侶模式,通常是一前一後的基本戰略,一隻佯攻,一隻在後面守着。”

此時,氣勢沒了就基本“歇菜”,狼會感受到緊張的氣息,後退便意味着承認自己是獵物,互相凝視,幾分鐘或者長達半個小時,直到狼覺得你沒危險,然後纔會離開。

李志森在與狼對峙中,提供|李志森

人的氣勢可以對抗甚至擊敗狼,但面對棕熊和野犛牛等大佬的時候,直視就是嚴重的“挑釁行爲”,最好的辦法是安靜、認慫且儘量減少直視,即使你此時在越野車上。

相遇度極高的棕熊 提供|寒嘯

棕熊 提供|寒嘯

作爲中國少數穿越無人區的探險者之一,寒嘯對棕熊記憶猶新。

精疲力盡的一天卻遇到棕熊,恰好是冬眠之前爲積攢脂肪的日子,熊的飢餓程度可見一斑,而且是兩隻,緊急之下,隊友點燃鞭炮,大部分情況下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可惜這次僅僅減慢了熊的步伐,距離越來越近,躲在暗處的寒嘯突然抄起登山杖便猛衝過去,三名成年人面對兩頭熊的緊張時刻。

“ 蒼天有眼、老天保佑,可能是我的突然出現讓它們瞬間亂了陣腳,兩頭巨獸轉身便離開。但我們知道,如果搏鬥,我們大概率是完敗。”

作爲這裡的霸主,高原地區身型最大的野生動物,任何東西在野犛牛面前毫無優勢,包括越野車。

“ 高原之上,落單的雄性野犛牛非常具有威脅性,因爲落單往往意味着雄性在爭奪雌性的過程中被打敗,正是暴躁鬱悶的時刻,再加上敏感的性格,後果很恐怖”。

王坤補充道,“不止是無人區,野犛牛在青藏高原非常常見,一定要格外注意。”

在無人區中,如何和野生動物相處是一門必修課,需要足夠的實踐經驗。

汽車行駛過的車轍是野犛牛的安全通道,因爲它們同樣懼怕凍土消融和沼澤,巨型身材比人更容易陷落,所以沿着野犛牛的腳印走,也是一條比較靠譜的道路。

這樣的“小心思”,在這片沒有規則的地帶,都是用來救命的。

當聊到無人區時,孜臻很興奮,對於冒險基因爆棚的戶外愛好者而言,無人區是山地探險的終極目標之一。

但2015年以來,新疆阿爾金山、青海可可西里和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多次發佈公告,禁止一切單位或個人開展非法穿越活動。對於大部分戶外旅遊愛好者而言,大門已關。

中國戶外行業從業者趙欣對此表示理解並支持:

“  在中國戶外“野蠻生長”的時代,生態保護相關法規和預防措施並不完善。每年依然有很多挑戰者和遊客僥倖來到這裡,但時常冒出的新聞總是令人遺憾,監管措施應該更爲嚴格。”

無人區等爲代表的極致自然環境雖然充滿吸引力,但不可鼓勵。在這裡,你需要鐵打的身體、豐富的自然知識儲備和嚴謹科學的計劃,個人意志在這裡尤其被無限放大。

這樣的風雪已經算是幸運,畢竟還能拍照 供圖|寒嘯

七十七天的羌塘穿越過程中,楊柳鬆只准備了約100斤左右的食物,大部分爲糌粑(50斤)和壓縮餅乾(25斤),並加以部分輔料,大蒜、辣椒粉、調料包等,同時實行嚴格的規劃。

▶  1—45天:每天攝取的熱量在1400大卡左右,基本上是200克糌粑和125克壓縮餅乾,同時輔助一些湯料。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下午4點以後就比較乏力。

▶  45—51天:每天攝入250克糌粑和175克壓縮餅乾,體力較爲充足。

▶ 52—63天:這時期的攝入失控,有時幹吃糌粑粉都能吃掉半斤,如同零食一樣。

▶ 64—74天:這段時間每天熱量攝入不足800大卡,已經少於身體基本新陳代謝的需要。

據媒體報道,僅僅在2019年1月到5月,西藏那曲市安多縣自然資源管理局便發現17人非法穿越羌塘自然保護區,並大多處以5000元罰款,且這個數額已經是當時規定罰款的最高值。

戶外是一種活方式,世界那麼大,生命那麼長,量力而爲,認真點玩。

感謝王坤、寒嘯、李志森、孜臻、扎西、趙欣對本文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