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英文難度平易近人 名師林熹:寫作將是高分關鍵

林熹講解今年學測英文考題。(圖/記者陳雕文翻攝。)

記者陳雕文/臺北報導

大學學測第一科考爲英文,補教名師林熹分析,考題整體平易近人,多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知識和故事,只要注意文意線索文章梗概,便可輕鬆作答,所以主戰場將會是寫作!

單字題的部份,林熹分析,只須注意題幹文意前後的線索。題組內容提到了「愚人節由來」、「鳳梨葉可作服飾原料」、「日本發明『節食眼鏡』」及一段分享「父親記憶力衰退的生活點滴」,題材既從生活延伸,又涵蓋日常、科學文化,活潑且充滿知識性。考題中除了必考單字、片語、轉承詞的運用外,也考出與解讀句型結構相關的題目(如第17題)。

其餘題組部分須按照文意及文章佈局邏輯作答。如26~30題,考生應先理解「節食眼鏡」的原理及使用方式。文意選填各題線索明確,如32題考insist on + Ving的片語、36題考be trusted with,寫到父親因健忘而值得信賴用字幽默貼切。

▲林熹認爲今年學測英文難度平易近人。(圖/記者陳雕文翻攝。)

林熹接着解析,閱讀測驗題組考「天使隊伍會隨着雄魚去世而使得雌魚改變性別」、「北美洲圖騰柱的文化意義」、「『餘音繞樑』的現象原因」,以及「除蟲噴霧效果探討」。考題的指示明確,不太需要跨行整合資訊,難度適中。考生若有把握先看題目,再回文章找線索,並勾選出相關的段落,必可提高答題速度。46題考文章建構組織,應先看完三段內容,再作整合推斷。

林熹補充說,翻譯題因2018年的交通事件,考出了高鐵效率便利性商務人士通勤的首選。作文則延續去年的「排隊現象」,繼續要求考生寫出臺灣味「最讓人引以爲傲的兩個面向」,以貼近考生日常生活,讓學生能發揮想像力,介紹並行銷臺灣的特色

對照臺灣近年的網紅現象及國際動態,今年學測英文科結合了時事與在地文化,考生只要發表自己所察覺到的,並具體提出自己的見解即可,算是很好發揮的題目。

林熹總結,雖然本次英文科試題屬於中間偏易,但考出了不少片語及搭配用法,若能在閱讀測驗上快速作答,理應有充足的時間將作文寫得更好,是本次考試勇奪高分關鍵

▼大學學測登場,第一科考爲英文。(圖/記者林敬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