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藥膳-改善多汗症藥膳

天氣炎熱時,或是身處於悶熱環境中,還是經過劇烈的運動活動過後,也有時是在吃下了辛辣或燒燙的食物熱湯後。此時候,全身出汗,讓身體的燥熱感隨着淋漓汗水而揮散出去,這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爲適當的出汗可以下降體溫,使我們體內溫度維持正常相對恆定的水平狀態。

多汗症則是不正常的出汗。由多汗症的部位區分,可以分爲局部性出汗,區域性出汗與全身性出汗等不同型式

而常見的多汗症部位有頭部腋下、足底部、手掌部或在會陰與膕窩等。多汗症造成很多人在日常生活或社交場合上的不方便,有時甚至於影響到了其工作或活動。

因爲多汗症的人,只要稍微炎熱的場所;或是有壓力,情緒性的緊張;還是僅僅輕微運動的情況下,就會大量的出汗,使身上衣着被腋下汗水漬潤而沾溼。

另一情況是手掌手汗淋漓,使手部滑溼,在與人寒喧時,不敢伸手與人握手;或是在文書工作讀寫時因手汗而污染書本紙張;另外也有的是從事水電工作人員會有觸電的危險,或是運動家,競技選手因手汗而造成失誤等。大部分的多汗症,從孩童時期就開始發生,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更爲嚴重。

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困擾就是全身性多汗的體臭,腋下多汗的狐臭腳底多汗的腳臭,更使身旁的人避之唯恐不及。

多汗症也有些是停經更年期多汗、焦慮症、甲狀腺亢進、某些腫瘤肥胖症、或吃西藥造成,則須針對此些疾病分別治療。

醫師將多汗症分爲自汗與盜汗兩種,又依部位分爲頭汗、心汗、手足汗、半身汗等,如果睡則汗出,醒則汗收爲盜汗;不分寤寐,不因勞動,自然汗出,爲自汗。

而汗爲心之液,腎主五液,多汗症因心腎兩虛,不能收斂汗水造成,治療上須固表、養心、滋腎、歛藏而改善多汗。

改善多汗症之歛汗湯燉豬心以明朝末年名醫家李中梓醫師柏子仁丸合宋朝和劑局方牡蠣散加減而成,可兼益心腎,改善自汗、盜汗症狀的多汗症。

1.藥方組成:柏子仁3錢、潞黨蔘3錢、制半夏3錢、左牡蠣1兩、浮小麥5錢、麻黃根3錢、生黃耆2錢、嫩桑葉3錢、炒白朮3錢;五味子1錢、炙甘草2錢、大紅棗5枚。

2.食材:豬心1枚切片薑母5片、少許米酒、鮮藕片半斤、鹽適量

3.煮法:將藥材以過濾袋包好,同食材加入1,500毫升水入電鍋中,外鍋加3碗水,燉服。

4.養生提示:多汗症的保養,除了補以養心滋腎的藥膳外,在平時生活上更要安定精神,和緩情緒、寧心鎮肝、不燥不熱,早睡多蔬果,以安心歛汗。

5.說明:李中梓先生爲明朝末年名醫,其少多病,又因親生兒子被庸醫誤治而死、棄儒習醫,博採衆長,創立溫熱論治法,闡揚仲景傷寒經旨,後來江蘇的吳中醫學源流的進步發展和盛行就是由李氏而起。而清代名醫葉天士,尤在涇更是李中梓弟子馬元儀的門人

(本文作者爲和康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