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深呼吸 朱宗慶擊發創新力

樂家朱宗慶從小到大學過多樣樂器,最後鍾情打擊樂。(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擊樂家朱宗慶從小到大學過多樣樂器,最後鍾情於打擊樂。(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朱宗慶打擊團團員排練室上排練。(本報資料照片

朱宗慶打擊團樂器十分衆多,遇到公演,所有團員都接力搬樂器。(本報資料照片)

朱宗慶小檔案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全球都亂了套,臺灣同樣首當其衝,表演藝術演出一度停擺,甫獲行政院文化獎、捐出百萬獎金的擊樂家朱宗慶表示,面對危機,更需要靜心,而打擊樂教給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呼吸,「在疫情間,更要練習深呼吸,當你把氣息調順了,靜下來,就知道音樂怎麼走,知道下一步怎麼走。」

朱宗慶說,他從小到大學過不少樂器,包括小號豎笛、薩克斯風、鋼琴,最後轉爲以打擊樂爲主修,管樂器訓練,讓他對呼吸更有感,以前和他學打擊樂的學生,第一堂課就是要先練習呼吸,「學生不解,打擊樂爲什麼要練呼吸?但呼吸是一種很自然的身體和音樂表達,呼吸順暢了,就能感受到音樂,再透過手指,唱出音樂來。」

靜心 面對危機更需要

然而,疫情讓時局頗爲動盪,整個世界瀰漫着不安氣氛,朱宗慶觀察,這種狀態,保守估計還需要兩到三年,「紓困與振興,是這個世界需要的事情,但在這樣的狀態下,創新是藝術家可做的事。」

練功 不能登臺沒閒着

朱宗慶表示,演出者不能登場表演的日子,看來消極,卻也是人生多了一塊可做新嘗試、新實驗空間,同時是儲備自己能力的最好機會,他回憶,年輕時有機會向前輩作曲家如馬水龍賴德和等人請益學習,「當時大家都渴望有一些新東西出現,也樂於讓年輕人嘗試新的演奏法,並容許失敗,這股對新事物的渴望,能創造新機會,也磨練打擊樂的可能性。」

爲此,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團員,在疫情間也沒閒着,開始嘗試拍攝音樂主題短片,有團員發揮幽默感,把打擊樂的肢體動作,和冥想瑜珈結合,爲擊樂找到新觀點,也有團員穩紮穩打,改編百首小品,作爲練功用,創意和練習,皆不停擺,同時試着以新的平臺,和觀衆溝通。

朱宗慶表示,目前場館解封,他一週固定欣賞三場以上演出,看見臺灣創作力的百花齊放,「若有缺失或需改進的地方,都是其次,我關注的點,是每部作品的創新點,以及可能性,應該去珍惜這樣的創作力。這是在疫情期間,一度可能沒有演出而獲得的,更深刻而寶貴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