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撼動陸世界工廠地位 印度猛挖牆腳拉攏外企

圖爲2019年10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前訪印度訪問,印度官方組織學生戴上習近平面具列隊歡迎,在隊伍中格外引人注目。(圖/美聯社

新冠疫情全球擴散後,過度集中於大陸的商品供應鏈紛紛斷鏈,許多供應商製造商都打算重新調整佈局,降低大陸供應鏈的比重。長期以來與大陸有類似人口與地理條件的印度,則將新冠疫情視爲取代大陸成爲世界工廠的絕佳機會,積極地與有意遷移企業接洽,趁機猛挖大陸牆腳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新冠病毒肆虐讓中國大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有可能撼動其全球第一的世界工廠地位。毗鄰大陸的印度已經感覺到這是天賜良機,迫切地希望能接替從大陸退出的產業供應鏈。

印度交通部長尼庭賈德卡利(Nitin Gadkari)最近在一次訪談中表示,中國大陸的全球地位被削弱,印度在吸引投資上可說是因禍得福。位於印度北部的北方邦(Uttar Pradesh),總人口巴西相當,已經組成經濟團隊全力吸引那些有意撤出大陸的企業入駐。印度還打算劃出總面積相當於兩個盧森堡(約5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專門提供給打算遷出大陸的製造業,而且已經就此事與1000家美國跨國公司接洽。

頗有影響力美印投資團體美國印度商會(USIBC)也表示,印度已經大大提高了自己招商的聲音,並把重點放在吸引供應鏈企業方面,而那些已經在印度設有工廠的公司可能會最快遷離大陸。

不過,報導說,在全球負資產問題嚴重的大環境下,重新安置調配整個產業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獨立經濟學家蘇博拉曼雅(Rupa Subramanya)說:「因疫情關係,很多公司都面臨嚴重的現金流和資本限制,所以在決定下一步怎麼做之前都會相當謹慎。」

長期觀察中國大陸事務的《金融時報》前駐香港分社社長拉傑克布(Rahul Jacob)認爲,印度集中土地資源的方向正確,但是僅有土地仍不足以吸引大公司將工廠遷往印度。此外如完整的基礎設施、高等勞動力以及精密的物流系統,這些都是關鍵因素

另外一個使印度不大可能成爲全球跨國公司首選地的原因是,印度並沒有很好地融入全世界主要供應鏈。去年印度經過7年談判,退出由12個亞洲國家組成的地區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如此一來印度出口商很難與協定內的國家競爭,也無法向交易夥伴提供互惠。

報導說,如果不去印度,由大陸外移的跨國企業會選誰?傑克布認爲,現在來看,越南孟加拉韓國臺灣都可能是受益者,韓國和臺灣是技術高端方面,而越南和孟加拉是低端方面。

而由於大陸勞動力和環境成本增加,跨國公司在大約10年前就陸續把生產線從大陸遷出,近幾年中美貿易緊張關係使原本緩慢的遷移更爲加速。但印度不在企業外移的受益名單中,因爲它禁止跨國企業在出口商品的同時對印度市場進行銷售。

報導表示,隨着美國加大力度與大陸脫鉤,日本向本國企業撥款協助工廠遷出大陸,英國議員受到壓力重新考慮華爲在5G網路建設中的作用,全球的反對中國大陸的情緒正在升溫。專家們認爲,對印度來說時機或已成熟,如果能開展結構性改革,就有機會利用地緣政治風向的改變,來重塑印度與世界的貿易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