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教會我們的謠言管理學

警方提供)

小時候就聽說,造謠者可恥,傳謠者可惡,信謠者可悲,所以要堅決打擊造謠和傳謠者。

然而,只要啓動打擊模式,無可非議的舉措會演成對初衷的背棄,謠言的打擊非常可能變成謠言的壟斷。歷史和現實已經無數次地證明了這點,只有實現言論寬鬆,提升公衆的認知,而不是動輒打擊,纔是對付謠言的人間正道

謠言的識別是打擊謠言的根本前提,而識別不僅最爲困難,而且正是謠言壟斷的原因。不信,請看無中生有是謠言,有中說無不是謠言?誇大吹噓是謠言,縮小低估不是謠言?提前預報是謠言,滯後反映不是謠言?與官媒相悖是謠言,與官媒一致不是謠言?與常識相左的是謠言,與常識匹配的不是謠言?顯然,但凡事實不符,都有謠言之嫌。這就置政府於尷尬的境地。因爲它既要讓公衆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又要避免公衆情緒過度驚擾。

而公衆最大的恐懼在於恐懼的本身,就像開車一樣,沉着應對,有事化解;恐懼驚慌,沒事出事。所以爲了保護公衆脆弱的心態,只能將嚴峻的真實資訊搞得雲遮霧繞,此乃管理情理之舉。所以會將大問題說成小,小問題說成無;遠見卓識的說成是胡編亂造,穿越常識的說成是違反邏輯,甚至禁止打擊所有與我相悖的。只要是這樣操作,政府就非常不幸且無奈地成爲謠言的源頭

不信,從可防可控,不會人傳人武漢8位醫生訓誡,到早就通報老美疫情,卻對國人說平安無事等,即便都是情非得已的遮掩,也一定刺激公衆的想像,各種謠言隨之發酵氾濫,人心浮動,市場驚擾,政府非打擊不可。此過程使得政府不僅成了謠言的發佈者,因爲它的資訊不真、滯後,甚至扭曲,而且還是謠言的壟斷者,因爲唯有它可以發謠言,別人發都要被打擊。我有個學生在武漢,她一直被告知她們小區是最後的諾亞方舟,沒承想2月4號幾乎所有小區一起公佈新冠肺炎地圖,她家前後左右都有倒下的,之前的虛報太平不能不是政府的謠言。

行文至此,筆者不僅無意鍼砭政府,並且堅信政府的遮掩也是對社會和公衆負責,但是,只要啓動對公衆脆弱心態的保護,其邏輯一定背離初衷,所以要強調不忘初心、迴歸初心。實在是我們選擇的方法本身,一不小心就會表現出有背離初衷的外部強制。所以要放棄對公衆脆弱心態的保護,聽任他們暴露在各種資訊面前,政府則能從謠言的壟斷者中擺脫出來。因爲公衆經風雨見世面,他們的識別與心理承受能力將一起提高,於是就越來越不需要政府的保護。

而且一旦公衆知道所有資訊,一覽無遺了,沒有欲遮還露的刺激和想像,謠言勢必大幅度減少,社會運行可以比較平和,現代化管理平臺也越來越穩妥可靠。取消保護的缺點是短期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波瀾震盪,但是,正如健康在於運動,朋友在於走動,資金在於流動羣體的成熟在於互動,這個過程是無法超越的,這個成本是必須承受的。

在公衆的心理建設沒有到位時,政府往往需要循序漸進地發佈消息,以減少社會可能的震盪。此時若有人直接將他們的準確資訊披露出來,勢必置政府於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境地,聽任消息流傳開來,代價太大,那就只有以散佈謠言的名義,訓誡披露真相的高貴者。

這種行藏在《三國演義》中屢見不鮮,借無辜者腦袋平息事端,穩定軍心云云。但這種玩法今天已經不行了,不僅公衆的腦袋借不得,而且他們的知情權也不容侵犯。只要事後證明人家沒有造謠事小,繼續玩詭計的人被問責下課就悲催了。

解決問題的出路可以是與消息的發佈者商量,綜合各種利弊考量,說服人家同意將循序漸進的發佈權讓渡給政府,而不是政府比人家有更大的權力,可以動用警察叫人家閉嘴。當然繼續《三國演義》的玩法還是有效的,但疫病全世界蔓延的代價,其誰能扛!所以必須改弦更張,尊重公衆的知情權,不隨意打壓謠言。如果我們不能從新冠肺炎中吸取教訓,更加慘烈的災難一定會在某個拐角伺機而動。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