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輪班工作者4人就有1人睡不好! 失眠率多2倍、健康也GG

輪班工作者4人就有1人睡不好!失眠率多2倍、健康也GG。(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醫療科技媒體行業,都要面臨輪班問題臺灣睡眠醫學會針對600位上班族進行調查,包括300位固定白班與300位輪班工作者,結果發現固定白班者,大約每10位民衆有1人有慢性失眠問題,盛行率約10.7%,但輪班工作者每4人就有1人有慢性失眠,盛行率高達23.3%,爲固定白班的2.18倍之多。

全臺約有200萬人飽受失眠所苦,臺灣睡眠醫學會今(30)日公佈「2019年臺灣輪班工作者睡眠問題盛行率調查結果」,除得出輪班工作者失眠盛行率較高外,也發現輪班頻率越快,慢性失眠盛行率也會隨之增加。若是一週內輪班,失眠率高達35.4%;每個月輪值大夜班超過13天以上者,失眠比率也高達30.6%。

▲臺灣睡眠醫學大衆教育委員會主席臨牀心理吳家碩。(圖/記者嚴雲岑攝)

調查結果更顯示,輪班工作者的生理及心理上相關疾病發生率,都較白班高,例如白班者有心臟病佔比3.7%,輪班者卻高達11.7%,糖尿病也有4%與8%的差距精神情緒方面的疾病也有3%與11.3%的落差,且一個月內感冒比率也有12%與32.2%差距,顯示輪班對健康的負面影響

另外,工作型態爲固定白天者中,只有2.7%自述因爲睡眠問題,發生交通事故、或工作上的意外傷害,但若工作型態爲輪班包含大夜班者,比率卻高達25.3%,顯示睡眠不佳問題,大大影響了清醒時的注意力及認知功能,也導致白天的疲勞、嗜睡及意外風險提高。

▲臺灣睡眠醫學會年度調查。(圖/記者嚴雲岑攝)

臺灣睡眠醫學大衆教育委員會主席、臨牀心理師吳家碩指出,若輪班不可避免,建議班表頻率上可採「緩慢輪班原則」,先固定某一班表較長時間再進行轉換,每一班表至少維持2周以上,讓內在生理時鐘可與工作的外在時間同步。每次調整輪班班別,例如從白班轉換成大夜班,也應至少給予2天的轉換時間。

臺灣睡眠醫學會副理事長政治大學心理系主任楊建銘則提到,人體生理時鐘的節律大於24小時理論上施行早班-小夜班-大夜班的「順時鐘輪班」,會比早班-大夜班-小夜班等「逆時鐘輪班」容易適應得多,建議僱主參考。且過去也有研究指出,順時鐘輪班勞工心血管風險因子、平均血壓與睡眠品質都較逆時針者大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