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屏新風向“綜藝+扶貧”彰顯責任擔當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楊光)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在這樣的歷史節點,除了諸多以脫貧攻堅爲題材的影視劇作品綜藝市場也興起了“綜藝+扶貧”熒屏新風向。

除了傳統扶貧紀錄片以外,老牌綜N代節目以“娛樂爲殼、扶貧爲核”設置扶貧專場,在發揮綜藝內容責任擔當的同時,也通過公益屬性爲節目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此外,一些扶貧綜藝還將主播請到當地進行直播助農,以最直接的方式助力精準扶貧,也實現了傳統電視平臺與新媒體平臺的強強聯手。

以小切入點展現大時代形式,不僅讓節目內容更豐富,也彰顯着媒體平臺的社會價值。覆盤2020年扶貧綜藝市場格局,哪些節目找準綜藝與公益的平衡點,實現了“有意思更有意義”的價值?在綜藝+扶貧的創作路上,又有哪些難點和困境?

類型不同 目標不變

以綜藝外殼助力扶貧內核

從“扶貧綜藝”的模式類型來看,可分爲以下幾種模式: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以扶貧故事主題的公益紀錄片;主打“扶貧主題”以綜藝形態呈現的扶貧類節目;將老牌綜N代在延續自身特性的同時嵌入線上或線下“扶貧”環節

1.脫貧攻堅紀錄片 | 全景講述扶貧故事

在講好扶貧故事、展現扶貧成果方面,紀錄片如同時代發展的一面鏡子,用鏡頭紀錄着扶貧路上最真實的面貌。

廣電總局宣傳司採用臺賬式管理,推動了包括《大搬遷》《決戰美麗鄉村》《最是一年春好處》在內的26部“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重點紀錄片創作播出。

今年九月舉行的第八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推優活動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特別推薦了聚焦脫貧攻堅的優秀紀錄片《落地生根》。這部紀錄片聚焦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上集記錄怒族村莊的初始狀態以及着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問題;下集呈現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開展以來帶給村莊的巨大變化以及村民思想、生活方式的轉變。通過一個點、一戶人家、一個村的小切面,反應中國脫貧攻堅的成就。

作爲電視媒體“老大哥”,央視也在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推出了諸多精品脫貧攻堅紀錄片作品。央視綜合頻道推出的《決戰脫貧在今朝》,真實記錄了全國20個省份40多個貧困村的幹部羣衆正在進行的脫貧攻堅路上艱苦卓絕的奮鬥故事;《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聚焦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蹟,全景式鋪展脫貧攻堅壯麗圖景;《承諾》穿越四省深入五大貧困地區跟拍兩年,展現扶貧路上的鮮活人物和感人事蹟;《溫暖有光放映隊》邀請林永健電影人組成電影放映隊,在全國10個地區採訪拍攝,尋訪發現小康生活“溫暖有光”的真人真事;《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講述十個關於消除貧困的故事,以細節入微甚至雞毛蒜皮的小事,呈現村莊脫貧的大事。

以紀錄片形式講述脫貧攻堅故事,往往要耗費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時間,但也正是這樣真實還原的記錄,纔將新時代中國農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嶄新風貌最全景式地呈現在大衆面前,讓人感受到脫貧攻堅路上,萬衆一心的決心和力量。

2.公益扶貧綜藝 | 多種形態助力脫貧扶農

相比紀錄片對脫貧攻堅故事的真實還原,公益扶貧屬性的綜藝節目則以更加新鮮的形態呈現,在展現脫貧攻堅之難和脫貧攻堅之豐碩成果的同時,更注重節目的功能屬性

東方衛視公益扶貧綜藝《我們在行動5》算是做得較早的一檔扶貧綜藝,節目以公益直播助農形式來踐行扶貧政策,邀請演藝界明星、企業圈名人前往“大山深處”開直播、賣農貨,用“產業扶貧”模式開拓公益節目新表達,以明星名人影響力帶動助農行動力,並藉由互聯網與頭部主播的流量平臺,更精準有效地帶動農產品銷量,推動貧困地區脫貧。

《我們在行動》劇照

《青春在大地》通過邀請青年演員入村採風、舞臺演繹,重現一幕幕真實的脫貧攻堅動人場景,在講述年輕扶貧工作者攻堅故事中傳輸扶貧理念,具有很強的教育和引領作用。

功夫學徒之走讀中國》帶領來自世界各國的精英學徒們,走進中國的美麗新鄉村,“讀取”扶貧“密碼”,這無疑也是用一種新的形態,向世界展示中國決戰脫貧攻堅,共創美好生活的活力景象。

基於大時代環境誕生的扶貧類綜藝除了將內容聚焦脫貧攻堅,更注重功能屬性,例如以電商直播帶貨助農此類的商業模式,也讓扶農脫貧提速增效。

《功夫學徒之走讀中國》劇照

3.綜N代扶貧篇 | 爲公益賦能 爲IP“造血”

悉數各大平臺綜N代老牌節目,《極限挑戰》《奔跑吧》《嚮往的生活》都在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推出扶貧專題策劃,知名綜藝IP爲公益扶貧賦能的同時,扶貧內容實際上也是在爲已然進入模式化的綜N代節目反向“造血”輸送全新的生命力。

《奔跑吧》憑藉着公益衍生篇《奔跑吧·黃河》率先打開了“綜N代”扶貧助農的篇章,節目中跑男團在青海、陝西、寧夏等地通過創新遊戲設置、直播帶貨扶貧等新形式,展現黃河流域作爲生態屏障、經濟發展、脫貧攻堅關鍵區域的重要地位,描繪黃河生態經濟帶城市“文化之美”。同樣是頭部綜N代代表的《極限挑戰》,不僅將錄製地點設置到了扶貧特困區三區三州,還將今年大火的直播帶貨形式搬到節目遊戲環節設置中,依靠強勢IP助力脫貧攻堅。

此外,今年大火的綜藝真人秀《乘風破浪的姐姐》也組織“姐姐”們到貧困鄉下扶貧助農,幫忙宣傳當地農產品,藉着節目熱度爲扶貧事業做出貢獻;《嚮往的生活》《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等老牌綜藝更是時常在常態節目中穿插扶貧欄目,同樣受到觀衆好評。

綜N代節目近幾年頻頻被唱衰,扶貧公益內容的注入,不僅爲節目拓寬了創作空間,同時也在放大節目的價值空間,豐富節目內容的同時貢獻社會價值,真正做到“有意思更有意義”。

找準公益娛樂平衡點

將扶貧助農落到實處

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綜藝+扶貧成爲熒屏新風向,如何找準公益性與娛樂性的平衡,吸睛同時強化節目社會價值屬性,是“綜藝+扶貧”模式的創作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不可忽視“扶貧綜藝”正面對的瓶頸與艱難。

首先,以綜藝外殼包裝,絕不能掩蓋其扶貧公益內核。一些節目打着“扶貧”的標籤,卻常常藉由“扶貧之名”行“娛樂之事”,將娛樂屬性無限放大,而扶貧內容卻只停留在表面。扶貧綜藝不能只是淺顯的表面呈現,更要深挖扶貧攻堅背後所潛藏的深度情懷,只有在踐行扶貧路上發生的真人、真事、真感情才能打動觀衆。明星在踐行扶貧路上,同樣不能只爲“作秀”,無論是鏡頭前還是鏡頭外,都要將扶貧落到實處,將自身的明星影響力轉化爲扶貧行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要確保扶貧效果,是需要長期性和可持續性的,但綜藝特有的週期屬性,往往只能解一時“貧”,待到節目熱度消失殆盡,扶貧效益恐也隨之消逝,當地農民產生的落差感該如何彌合?助農效果如何長期保持?依靠節目產生的創收效益如何長期持續?這些也是“綜藝+扶貧”必須面對的長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