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史上的今天:體感操作襲來《馬里奧賽車Wii》

主打體感功能的Wii主機當年憑藉這一法寶配合各種休閒遊戲有效擴大了主機用戶羣,其火爆的受歡迎程度反過來也影響了一系列任天堂第一方大作的遊戲形態,比如《馬里奧銀河》就充分用到了其手柄的感應功能,帶給玩家不一樣的遊戲感受;另一款老鋪當家大作“馬里奧賽車”系列最新作《馬里奧賽車Wii》自然不能免俗

遊戲在2008年4月10日正式發售時,隨遊戲附贈一款支持將Wii手柄嵌入其中的方向盤周邊“Wii Wheel”,可以說用一個成本極低的方案實現了對昂貴方向盤周邊的劣化模擬,讓玩家輕輕鬆鬆就能獲得實際開車的體驗。雖說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哪怕不要這件周邊也能將Wii手柄橫握,通過左右傾斜控制賽車的轉向,但從想法來說確實迎合了不少休閒玩家的既要體驗又要省錢原則

新加入摩托車坐騎

作爲第6款家用版本的“馬里奧賽車”,本作除了標誌性的體感功能以外,在規則上廢除了GC的兩人同乘一車功能,在傳統的四輪卡丁車基礎上新增摩托等兩輪車型,並且還支持玩家利用這些車輛做出一些雜耍般的驚險動作,包括騎摩托時的後輪倒立等等,從感官上講比之前的作品要豐富一些。

參賽人數方面因爲有成熟的網絡功能以及主機性能支撐,所以在線上和線下都可以實現最多12名玩家的同場競技,讓原本就亂哄哄的賽道變得更加熱鬧。除此之外遊戲還支持從網絡上下載“Ghost(影子車手)”數據作爲時間挑戰賽的參照或是單純用來練習技術,對於經常一個人進行遊戲的單人玩家也變得更加友好。

雙節棍、NGC手柄、Wii Wheel、經典手柄等多種操作方式讓本作的普適性得到空前增強,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設備來進行遊戲,而且在常規的各種比賽之外,本作還新增一個“對戰模式”,最大支持4名玩家在專用賽道上按照特定規則展開對決,包含“氣球大戰”和“金幣蒐集”兩個模式,其考驗的不僅僅是駕駛技術,還有對場景以及操作技巧的熟悉程度。

妙趣橫生的氣球對戰

《馬里奧賽車Wii》在新鮮感方面儘管表現出色,也加入了多達十六條新賽道,全新坐騎摩托車更是讓遊戲車庫相比以往作品擴大了一倍,其駕駛手感也明顯區別於傳統卡丁車,但總體而言本作與《馬里奧賽車DS》等前代作品相比還是沒有在遊戲本身的表現與可玩度上體現出革命性的進步,這也是各大媒體平均只給本作打出8分的主要原因,它看上去和玩起來更像是一個前作的強化版本而非脫胎換骨的新作。

不過得益於Wii主機的強大市場佔有率,本作最終銷量達到驚人的3500餘萬套,輕而易舉地登上系列冠軍寶座,也進一步奠定了“馬里奧賽車”系列在任系產品中的中流砥柱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