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建 李鴻源:不是不願做,是不能做!

政治中心/臺北報導

北京暴雨造成37人喪生,日本西部也頻傳豪雨,暴雨漸成東亞氣候常態臺灣610水災再度重創中南部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目前已預定9月份將「國土計劃法」送入立院,並完成北部地區災害潛勢圖」,不過臺灣有太多地質敏感地區,光用工程手段只會落入「斷了修、修了又斷、再斷再修」的無限循環政府不應「只修路」,「這不是政府不願意作爲,而是政府不能有作爲。」

李鴻源在接受《今週刊》專訪時舉例,中橫梨山谷關段,每次修每次斷,歷史上已經斷過四、五次,每次都會犧牲人命,又要花上億元的經費修築,「這樣有意義嗎?如果我們把過去這麼多次的整修經費省下來,協助住戶搬出來,可能都還綽綽有餘。」畢竟工程手段有其極限,並非無所不能。當然,李鴻源表示,採取非工程手段,尤其是遷村,對於世居其地的原住民來說,絕對需要周延的考慮。

根據統計,921地震後,2000年全臺崩塌面積高達50,752公頃,三年前莫拉克風災又造成39,492公頃的新增崩塌。而光是莫拉克所產生的這些新崩塌,泥沙總量達12億立方公尺,相當於650座101大樓。而這些泥沙有三分之二仍然殘留在坡地上,另外三分之一則是淤積河道水庫,大量的砂石高屏溪河道劇烈擡升20至30公尺,相當於十層樓的高度。

莫拉克1200億的災後重建經費,大約撥出200億進行南部主要溪流河川整治,其中僅高屏溪及其支流,整治經費就高達69.94億,而當中更有44.16億是用來疏濬。根據災後重建委員會統計,「加強河川野溪及水庫疏濬方案」已經運出將近2.3億立方公尺的土石,如果按照目前的進度,估計至少還要13年才能將「目前已經崩落下來」的土石處理完畢,但一場新的風雨,土石洪流勢將再度滾滾而下。

疏濬緩不濟急,應急的工程也不堪大自然一擊。這次610大雨中毀於一旦的南橫公路削山便道就是八八風災後桃源區最重要的重建工程之一。總經費大約5億,耗時兩年完成,一年前全線正式通車時還有一羣官員剪綵,沒想到今年的第一場大梅雨,短短几小時,完全沖毀。

內政部長李鴻源回憶過去在省府水利處長任內,一次風災過後前往南投陳有蘭溪路段勘災,一到現場省議員就破口大罵,認爲政府都沒有作爲,應該要把堤防修回纔對。李鴻源認爲,提防只能擋水不能擋土石流,政府修了堤防就是暗示民衆「那裡是安全的」,民衆若是因此又住在那裡,反而會送命。因此他宣告,任內絕不把堤防修回去。四、五年後,李鴻源偶然在報上看到,那個地方再度有民衆被沖走,因爲後來的人又把堤防修了回去。

「大有爲的政府?颱風過後就只趕去修路的政府是大有爲嗎?」李鴻源感嘆,現在專業人士要做事,官員必須挺的住來自長官民代的壓力。目前內政部已經將在立法院進出了十幾年的「國土計劃法」再度提出,並且預計公佈全臺「災害潛勢圖」,讓危險區域一目瞭然,這張圖能指出哪些地方是淹水、土石流或地震的高危險區,也可以發現山坡地並非全然危險,以此做爲土地利用基準。然而,在美牛與證所稅交戰的立法院中,能否有專業討論的機會,仍在未定之天。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

暴雨效應? 北京市長郭金龍辭職獲准

好大一條黃金巨蟒游泳! 江蘇男帶蛇消暑好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