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友,把我的故事講給你――武警安徽總隊創新分享教育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合肥支隊“紅肩章”宣講員與新戰友分享個人成長經歷。特約記者 徐偉攝
一個痛苦,兩個人分擔,就減輕了一半;一份快樂,兩個人分享,就變成了雙份快樂
“分享的力量有多大?”
倘若回到一年前,中隊長邱雨和上等兵程楠面對這個問題,肯定會面露迷茫。但如今,他們都找到了各自的答案。
那時,邱雨時常爲中隊官兵的教育管理難題感到苦惱。一次,他精心準備了黨課,沒想到,自己講得嗓子冒煙,官兵的課堂反應卻不溫不火。
下課後,邱雨無意間聽到兩名士兵小聲嘀咕:“爲什麼上教育課,都是幹部上臺講,我們戰士只能坐在臺下聽?要是讓我講,未必講得比他差。”
授課效果固然不能僅憑一面之詞下結論,但士兵的牢騷話可以說明,單憑“我說你聽”的說教,參與感弱、互動性差、形式枯燥單一,難以讓年輕官兵特別是“00後”官兵產生共鳴。
就在這時,邱雨所在支隊被上級確定爲分享教育機制試點單位,明確提出要本着信任官兵、欣賞官兵、尊重官兵的原則,主動給有理想、想成才的官兵搭梯子、鋪路子、壓擔子,助力官兵在自我教育和羣衆性互幫互學中成長進步。
然而,對於如何開展分享活動、分享什麼內容、由誰分享等具體問題,邱雨心中並無明確方案,只是按照以往開展教育活動的慣例,事先指定人員上臺分享。
沒想到,看似尋常的交流活動,在程楠這裡轉了一個“彎”。
這天,輪到程楠登臺,只見他顫抖着雙腿走進衆人的目光,磕磕巴巴作完自我介紹,緊張得再也說不出一句話。
其實,程楠綜合素質並不差。那麼,他爲什麼這樣緊張呢?
邱雨望着低頭走回座位的程楠,陷入沉思。
邱雨經過多方瞭解,獲知程楠多次經歷家庭變故,導致性格內向自卑,從小到大不敢舉手回答老師提問,更不敢主動走到臺前發表自己的見解。
幾天後,邱雨住進程楠所在班級,在班務會上,主動向戰友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幾年前,我的父親在工地不慎摔成重傷。爲了支付高昂的手術費用,家裡借了很多外債。過重的經濟負擔,一度壓得我擡不起頭。在上級和戰友們的關心幫助下,我才渡過難關。遇到挫折困難不可怕,積極面對挫折困難、勇敢尋求接受幫助,就一定能走出困境,擁有光明的未來。”
邱雨的相似經歷和信任坦誠,深深打動了程楠。程楠眼含熱淚,講起自己的心路歷程。戰友們也你一言、我一語,分享各自的成長感悟,鼓勵程楠重拾自信,勇敢面對軍旅生活。
“這次情感分享構建起一座信任的橋樑,把我的世界分爲截然不同的兩部分。”程楠說:“過去是憂鬱冷寂的灰色,現在是熱烈澎湃的紅色。”
自從打開心結,程楠主動報名參加讀書分享活動。很快,他被選爲理論骨幹、政治小教員,成爲支隊“紅肩章”宣講團成員。在軍事訓練中,他“加速換擋”,3000米跑成績提高1分鐘。
其實,邱雨和程楠一樣,都在情感分享活動後,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邱雨說,分享教育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它的起點就在每個人的心中腳下、耳畔脣邊――
“一個痛苦,兩個人分擔,就減輕了一半;一份快樂,兩個人分享,就變成了雙份快樂。”
既要“從0到1”起好步,更要“從1到N”求深化
天色漸暗,採訪繼續,窗外傳來洪亮的演講聲。
記者循聲而去,看到門外列隊的官兵正在開展晚餐前的“一分鐘分享”。
“3年來,我多次參加大學生士兵提幹考覈。每一次備考,中隊幹部都靈活安排工作時間,讓我有更多時間複習功課。當我未能如願提幹,他們又在第一時間給予我關心鼓勵。”機動支隊機動六中隊班長黎桂榮圍繞“溫暖的集體”這一主題展開講述,贏得戰友們熱烈的掌聲。
會不會是提前安排好的“演示”?指導員陳本健看到記者將信將疑,翻開花名冊,讓記者隨機抽點。
記者連續抽點數人,發現不論是老士官,還是新戰士,分享內容雖簡短,卻頗多亮點。
“曾有一段時間,分享講臺上來來回回總是那幾名‘常客’。”陳本健坦言,不少人起初只會引經據典、生硬表態,頻率最高的結束語是“我會好好學”“我要好好幹”。
“分享教育活動重在全員參與、自我教育、互動昇華。”總隊政治工作部主任王衝認爲,分享活動既要解決“從0到1”的起步始創問題,更要解決“從1到N”的拓展深化問題,僅靠個別幹部骨幹分享帶動,這條路行不通、走不遠。
總隊黨委調研發現,在不同基層單位、不同教育階段、不同的任務期間,分享教育活動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經過歸納總結,主要存在於幾個方面:講“心靈雞湯”的多,談實幹方法的少;黨員骨幹分享多,普通士兵開口少;性格外向者分享多,內向者登臺少;簡單列舉事實多,準確表述觀點少……
如何調動官兵參與的積極性、豐富分享內容、搞火分享平臺?怎樣形成人人能開口、個個能展示、次次有收穫的良性循環?
“一年之內,前前後後打了五次‘補丁’,每個‘補丁’解決一個問題,修補一個‘漏洞’。”總隊宣傳處張勇處長告訴記者:“不拘形式,登臺演講重在觀點爲王,製作幻燈片、小視頻重在互動體驗;不侷限內容,可講個人經歷、讀書感悟,可演示訓練技能、執勤經驗;不規定場地,在學習室、榮譽室可以講,在訓練場、飯堂前也可以講;不限制人數,三五人可以講,數十上百人也可以講……”
一語概之,就是堅持讓官兵成爲分享教育活動的主體、主力,動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重點難點,不斷完善分享教育的體系結構。
如今,總隊的分享教育活動按照“強軍思想我分享”“強軍故事我來講”“強軍典型我爭當”三大主題,拓寬爲思想、任務、訓練、讀書、才藝、快樂、情感、成長8種類型。
教育學家認爲,真正的教育不是死守課堂,而是融入生活。
去年7月,總隊數千名官兵奔赴12個地市抗洪一線,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救災。
“90後”“00後”官兵對產生在自己身邊的典型和道理,更易形成認同感。針對這一特點,總隊黨委確定了“兩個至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分享主題,引導任務官兵把感性認知和理性思考融入強軍實踐。
在抗洪大堤上,機動支隊機動三中隊上等兵吳嘯雋告訴記者:“在抗洪現場奮戰的每一天,我都被感動、被震撼、被激勵……”
“那天,我們去村莊清淤。部隊撤回時,村民自發拿了茶葉蛋、礦泉水慰問品送行。我們不要,他們一直朝我們手裡塞。”在臨時駐紮點,防化中隊四級警士長李大俊說出內心感觸:“當那些在電視裡、書本上看到的軍民魚水深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我對橄欖綠的使命和責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父母看到我在大堤上抗洪,在視頻那邊不停流淚。”在中學校園裡,作戰支援大隊偵察中隊排長秦志遠眼睛微紅,與戰友和學生分享家信內容:“母親在信中寫到,你不僅是爸爸媽媽的兒子,也是災區羣衆的兒子,我們爲你而驕傲……”
笑聲與淚水齊飛,幹部與戰士“互粉”。大家都說:“這樣的分享活動,可以多來幾場。”
土味、汗味、人情味,纔是贏得“教育流量”的兵味。
機動支隊防化中隊戰士汪泰從小比較任性,剛入伍時,頭幾個月都沒有給家裡打電話。母親給指導員王宏願打來電話,詢問汪泰的軍旅生活情況。
爲讓汪泰和母親走近彼此,王宏願安排集體觀看電影《你好,李煥英》。電影結束,王宏願和幾名戰士暢談觀影感受,分享自己和“李煥英”的故事。
有人談起站臺上母親的離別贈言,有人講到曾經不懂事惹得母親落淚傷心。聽着聽着,汪泰溼了眼眶,主動和大家提及自己入伍主要是母親的意願,因此才賭氣不和母親通電話的隱情:“現在的我已經愛上了部隊生活,也理解了母親的一番苦心。”
當天的分享會結束,有戰友看到汪泰悄悄躲到一邊撥通了電話:“媽……”
從“我分享”到“我爭當”,每個人最大的收穫是成長
點擊“安徽武警”微信公衆號“成長・快樂・分享”專題,一個個兵味十足的標題吸引着記者的目光:“別讓‘碎片時間’悄悄溜走”“‘三色’碰撞的青春” “傳遞任務經驗,共克訓練難題”“戰旗飄揚,心之所向”……這些出自基層官兵之手的網文,每篇後面都有一長串跟帖,很多都被成百上千次分享。
一年多來,總隊黨委不斷“深挖細耕”,從支隊主官到普通一兵、從機關處室到偏遠哨位、從理論骨幹到新人主播,分享主體逐步擴大到總隊每名官兵,漸漸形成了“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人人是教員”的新局面,從“我分享”到“我來講”再到“我爭當”,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從皖南到皖北,從訓練場到學習室,記者一路旁聽,記錄下一個個令人深思動容的強軍故事:
合肥支隊執勤一中隊列兵杜睿學過播音主持,但因始終邁不過高考失利這道坎,情緒低落,訓練也不在狀態。指導員葉劍充分利用杜睿的特長優勢,安排他參加“軍營朗讀者”,推薦他爲支隊軍營電視臺主持人,點名讓他參加“正視挫折”分享,幫他很快找回自信。
中隊下士孫萬里執勤時,成功化解了一起險情。上級專門安排孫萬里到各個執勤點,與更多戰友分享自己的“執勤秘訣”。
列兵譚��均下連時,苦於體重超標。他在分享活動中,學到了班長張新龍創破紀錄的經驗,掌握了“差時、差量、差異”科學訓練方法。一個月後,成功減重15公斤,3公里徒手跑提速3分鐘……
每一個分享者都在傳遞能量,每一場分享活動都在凝聚力量。
“通過分享,我領悟到‘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團結上’的深刻內涵。”黃山支隊某中隊二班班長鄧聰感言。去年底,鄧聰連獲武警部隊“武教頭-2020”比武特戰專業第七名、總隊“十佳政治教員”兩項個人榮譽,還帶領全班榮立集體三等功。
去年,亳州支隊機動中隊中士劉海兵研發的激光射擊瞄準模擬器獲得國家專利。今年,他多次在支隊、總隊分享研發歷程和射擊經驗,催生了一批訓練尖子,所在支隊的快速射擊、夜間射擊成績有效提升。
七月軍營陽光燦爛,葳蕤花木茁壯成長。傾聽着官兵的分享,記者記住了這句口號:“傾聽你的分享,我們共同成長。”(吳敏、蔡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