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漁電共生室內養殖場臺南揭牌啓用 電腦養魚顧收成

臺鹽綠能資策合作,結合太陽能光電、AI智慧科技及大數據打造室內養殖示範基地,採用的「智慧水產雲」科技養殖系統,就如同漁民水中數位分身。(莊曜聰攝)

「智慧漁業數位分身」技術,整合各項統計資料,建置如同水中分身的「智慧水產雲」科技養殖系統,協助漁民做好生產管理。(莊曜聰攝)

臺鹽綠能與資策會合作,結合太陽能光電、AI智慧科技及大數據打造室內養殖示範基地,位於臺南北門區,面積約390坪。(臺鹽綠能提供/莊曜聰臺南傳真)

政府推動綠能產業漁電共生是一大方向,臺鹽綠能與資策會、雲豹能源富碩國際興業新漢公司、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教授合作,在臺南市北門區三寮灣一處佔地約390坪的魚塭設置室內型漁電共生養殖示範點,透過各項自動化及AI及科技監控技術導入,希望協助傳統漁業轉型,漁民隨時能掌握池中狀況電腦不只選土豆,還會養魚

近期漁電共生爭議不斷,臺鹽綠能希望未來透過該示範點的成功運作,導入其他漁電共生的案場,創造漁電雙贏,啓用典禮包括臺南市長黃偉哲、南市議長郭信良經發局副局長蕭富仁都出席。

臺鹽綠能董事長陳啓昱指出,該示範點不僅僅是光電漁棚,也設置如自動循環水養殖、自動水質監控、水下攝影機監控等自動化設備,並導入資策會發展的「智慧漁業數位分身」技術,整合各項統計資料,建置如同水中分身的「智慧水產雲」科技養殖系統,協助漁民做好生產管理,是智慧漁棚的概念

陳啓昱說,以往漁民須憑經驗調整,但現在包括養殖物的生長狀況、飼料殘留數量都由機器監控、還能透過影像辨識是否出現病徵以提早因應,所有資訊都即時上傳雲端、匯聚分析,漁民也能視情況調整,提升產量存活率;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透過企業與漁民合作,希望創造環境友善、提高收益等多贏局面

另外示範基地的太陽能板發電量約22萬度,20年可發電約430萬度,約可減碳218.5噸,供應生產所需外也能銷售綠電補貼,據瞭解,該基地投入經費約2000萬元,與傳統養殖相比成本高出許多,是否能吸引漁民投入,後續效應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