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路線圖》正式發佈 專家稱:商業化進程需要靠市場需求推動

中國汽車5月29日訊 (記者 王芳)日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2021年度會議正式舉辦。會議中,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創新應用工作組組長劉衛國就《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路線圖》(簡稱“《創新應用路線圖》”)編制背景核心內容進行了發佈。

會後,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李喬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車輛學院院長助理倪俊,以及東風悅享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凱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李喬(圖片來源:官方發佈)

對於《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路線圖》的編制背景,及對行業未來的影響,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李喬表示:目前,智能網聯汽車已進入道路測試常態化運行、示範應用多點開放的新階段。我們在編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路線圖》的過程中,除了需要解決技術問題,還需涉及包括產業政策數據安全商業模式、社會認知、法律法規倫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只有這樣,一個業態才能成熟起來、可持續發展。我們也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去開展《創新應用路線圖》的編制工作的。

李喬強調:“之所以叫創新應用路線圖,應用的含義是解決示範應用商業化推廣的一系列問題。而創新的意思就是除了現在常規乘用車,包括轎車、SUV、MPV、交叉型乘用車等,還有一些新的車型,包括物流配送小車、通勤接駁巴士,以及飛行車輛,所以我們叫創新應用路線圖,有很多的業態是正在創新,正在發酵的過程。”

對於路線圖對未來行業的影響,李喬告訴記者:它包括爲政府部門政策法規制定提供參考、爲各地開展應用場景示範和推廣提供依據、爲準入管理提供應用需求支撐、促進多場景自動駕駛應用落地等幾方面影響。

東風悅享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凱(圖片來源:官方發佈)

近幾年,智能網聯汽車向商業化邁進的步伐正在加快,今年3月,工信部成立智能網聯汽車推進組(ICV-2035), 加快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產業各方都在積極進行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的技術評測、產品准入及商業模式等相關的測試和驗證,爲真正落地做準備。

對此,東風悅享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凱表示:從企業角度,是以市場導向,以客戶爲中心的發展理念,市場有了需求,企業就會朝這方面去努力。譬如,無人車的應用可以使人工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且能夠提升用戶體驗,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輸效率。所以它就會快速商業化,因爲市場有這樣的需要,這種需求越強烈,商業化的速度就越快。但最終的核心都是爲了滿足人們的美好生活這個目的。

“對於商業化,我理解的商業化運營,第一個是要有大規模,第二是要有可持續性。這兩點我覺得比較重要。”李喬補充道。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院長助理倪俊(圖片來源:官方發佈)

針對目前業界關注的功能型無人車,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院長助理倪俊也談了自己的看法:“所謂的功能型無人車,我們認爲它是能夠替代人去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是執行功能型任務的,目前對於它的落地,我們是覺得還是欣欣向榮的一個業態。但對於功能型無人車來說,目前其標準和法規均處於起步階段,所以還談不上是一個真正的商品,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目前,在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的道路上,包括各大車企、高校,以及科研機構等單位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對於我國產學研用處於何種現狀。李凱告訴記者:從“產”的角度是說明企業,更多是以產業化作爲主導去推進,目前來看有幾個階段,包括實驗示範階段,以及小規模應用階段。其未來發展還將有一個加速的過程,會面對包括行業法規問題、道路的路權問題等。對於企業來說,也缺乏這方面的技術人才來支撐企業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倪俊表示:“對於‘學’,大學就是培養人才,我們是做基礎研究前沿研究的,大學要回答的問題應該是未來的汽車應該什麼樣,而不是現在的汽車裡需要什麼,大學主要做的應該是探索,去探究一些更遠,甚至更不靠譜的東西。”

“對於創新中心來說,是作爲智能網聯汽車產學研的紐帶,在自動駕駛共性基礎技術開發技術支持,以及測試驗證能力方面提供基礎建設和專業服務。”李喬對此稱。

而面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未來的發展,三位專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期許,李凱精煉地表示:“我們希望做到淨化美好生活。”李喬則稱:“希望建成符合本土屬性的中國方案,讓車輛安全運行。”倪俊則告訴記者:“作爲大學,要爲我國的智能汽車行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爲我國特色的智能汽車探索更多的基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