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喜與憂:電商滲透率與海運價格齊升

(原標題:中國出口喜與憂:電商滲透率海運價格齊升

運費上漲、集裝箱難求以及波動匯率,成爲外貿人在“淡季不淡”和歷史性旺季中的煩惱。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近日指出,商務部近期調研發現,匯率波動與原材料上漲、物流不暢等問題疊加,部分外貿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當前外貿企業仍面臨着海運價高位徘徊、運力不足,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本提高,部分地區用工難等突出困難。

爲此,越來越多無法及時訂到艙位和集裝箱、議價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開始把希望寄託在集約化數字化程度更高的跨境電商平臺上,而這些平臺的服務鏈也在瞄準痛點加速延伸。

運價大漲

6月18日,上海交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海出口集裝箱指數(SCFI)再創歷史新高,站上3748.36點的高位,相比一週前上漲44.43點,相比去年最低點大漲358%。中國出口集裝箱指數(CCFI)也同樣創下歷史新高,相比上週上漲84.08點,漲幅3.4%,相比去年最低點834點,大漲203%。

實際運價方面,根據國際物流在線平臺“運去哪”的監測,6月下旬,1個20英尺標準集裝箱的運價,上海到德國漢堡港約爲6000美元,上海到美國西部洛杉磯港約爲9000美元,上海到美國東部紐約港約爲1萬美元,中國到歐洲、美國航線的運價同比去年的漲幅在5~10倍。

6月28日,阿里集團副總裁、國際站總經理張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去年開始,大量中小企業沒有辦法拿到確定性的櫃子發貨,導致大規模線上訂單延期,這時候尤其需要相對集約化和數字化的方案。

看到這一情況,作爲國際外貿出口海外B2B跨境貿易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從去年開始把服務延伸到了貨代和國際物流領域。

阿里巴巴國際站的後臺數據顯示,今年4~5月的海陸業務,即海運集裝箱運輸量同比去年提高了9倍。另外,今年1~5月的空快業務和去年同期相比,訂單量也增加了88%,重量則提高了100%。

對於平臺而言,延長服務,向外貿商承諾“慢必賠”、“甩櫃必賠”,其動力是背後數據的價值,以及確定性服務在當下的重要性。

“數據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同時履約讓買賣之間體驗變好,也能提高妥投率。畢竟貨都發不出去,電商平臺本身的價值就不存在。”張闊表示,通過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可以大幅度減少中間環節,從而提高買賣雙方整體的效率。與此同時,國際站的服務也在努力做到端到端的可視化,即買家打開APP就能像國內電商一樣看到國際物流的實時情況。就成本而言,平臺所提供的服務在實際中“會比中小企業自己能找到的資源更低一些”。

針對中國賣家在國際物流環節遇到的難題,以B2C爲主的跨境電商平臺eBay也在今年3月舉行的首屆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上聯合橙聯首次推出了供應鏈整合解決方案。

“這一套供應鏈包括了採購、外貿出口、運輸、倉儲及C端派送、金融支持等,將幫助企業降低綜合成本。”eBay國際跨境貿易物流總經理張康此前告訴第一財經,平臺所整合的集裝箱海運及空運資源,可以幫助賣家緩解國際物流的壓力。對於高企的物流成本,他們也可以通過把貨品集中運送到海外倉等一系列供應鏈體系,降低單件的跨境成本。

跨境電商滲透繼續提速

海關數據顯示,前5個月,我國貿易貨物進出口總值14.76萬億元,同比增長28.2%,而跨境電商作爲穩定外貿的重要力量,增速更加明顯。

今年一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4195億元,同比增長46.5%。其中出口2808億元,增長69.3%;進口1387億元,增長15.1%。與此同時,一季度,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5.19萬億元,增長32%,佔外貿總值的61.2%,比去年同期提升1.3個百分點。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告訴第一財經,在一般貿易比重提升的同時,要注意到一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的增長速度還超過了一般貿易。他認爲,跨境電商作爲貨物貿易新方式殺出的黑馬,將很快和一般貿易以及加工貿易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一般貿易繼續佔據半壁江山的同時,跨境貿易和加工貿易的比重會越來越接近。

在原材料價格和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的背景下,外貿行業的短單量也明顯增加。

“我們以前籤合同最長可以籤半年,但現在不會超過一個月。”徐州海蘭特桑拿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顏廷此前對第一財經表示,由於匯率波動和原材料上漲過快,他們開始只接短單,“人民幣升了價格就增加一點,人民幣降了就給客戶降點”。

上海海斐歐工藝禮品有限公司營銷主管肖筱表示,企業應對各項成本上升的方式是讓利“跑量”,通過跨境電商的轉型去接越來越多零散的訂單。雖然目前跨境電商總體的份額還較小,但在去年爲零的基礎上,今年已實現了突破。

依託跨境電商平臺,肖筱說,他們也不用擔心集裝箱“一箱難求”的問題,“這些平臺從退稅到儲運,提供了一條龍服務”。

在張闊看來,線上線下的小額化和高頻化,某種程度也是需求側驅動導致的。消費頻次變快,也在讓整個供應鏈的速度加快,而互聯網和數字化更好地響應這個需求的趨勢和變化,也在推動跨境電商的滲透率繼續提高。

天眼查顯示,我國共有超過60萬家跨境電商相關企業,截至目前,今年我國新增的跨境電商相關企業超過4.2萬家。

隨着跨境電商的滲透,中國供應鏈加速擁抱互聯網,試圖站上短視頻和直播風口。張闊舉例說,有家寧波的外貿製造企業爲了讓國際買家線上逛自己的工廠和產品,準備了4臺直播車,分佈在全國的不同工廠,爲買家做全方位的現場直播

他認爲,基於中國強大的數字化基建能力,以及對於互聯網和電商的接受能力,中國企業在跨境電商上是有優勢的。隨着中國供給在全球的結構性地位不減反增,跨境電商出海紅利仍在,正是中國製造通過品牌化方式高質量出海的新契機。需要強調的是,中國製造必須抓住疫情的窗口期,逐步從規模增長走向質量增長。

高峰在6月24日表示,我們將密切關注有關形勢的發展,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完善相關貿易政策。在降本增效等方面繼續爲外貿企業助力,全力以赴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