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2050年或現緩和
林毅夫爲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爲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南南合作發展學院長、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曾任大陸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
針對中美能否躲過「修昔底德陷阱」,林毅夫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與西方國家「弱肉強食」的發展方式不同,中國的崛起一直是通過和平實現的;中國的崛起反而有助於構建一個新的、穩定的、讓所有國家都能夠共同發展的國際格局和環境。中美關係可能在2050年出現緩和。
林毅夫稱,中國人常有「西天取經」的心態,但二戰後,真正能趕上發達國家的發展中經濟體可謂「鳳毛麟角」。成功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在其政策制定的時候,一般從西方主流理論來看,是不正確的;而按照發達國家認爲「正確的」政策去發展的國家,基本都不成功。
他認爲,中國的崛起與西方國家一個很大的不同在於中國的影響力是靠不斷髮展自身經濟得來的,是通過貿易在一個互利共贏的全球化方式中實現的;中國的發展證明,一個國家的崛起,是有可能在和平、互利、共贏的狀況之下獲得另外一個發展道路的選擇。
「中國的趕超,必然帶動國際競爭格局的改變。」林毅夫指出,美國感到自己主導世界越來越力不從心了,所以,在歐巴馬主政時期,美國提出重返亞太,將其軍事力量配置到太平洋。川普上臺後,又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等,造成中美關係緊張。
他強調,要解決中美緊張問題,首先,發展是關鍵。中國需要做好自己的事,繼續發展,同時繼續給其他國家提供發展機會。到2050年,中國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當時中國的人均GDP如果能達到美國的一半,中國的經濟總量達到美國的兩倍,世界可能會進入一個新的穩定的格局。
林毅夫解釋,美國對華發動科技戰、貿易戰,相當大的原因是當前美國的科技水準確實比中國更高。如果205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的一半,那時北京、天津、上海加上東部沿海五省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這些地區人口總量大約4億多,會跟當時美國的人口和人均GDP處於同一個水準。這樣中國最發達區域的產業技術水準也跟美國接近。美國可卡中國脖子的技術基本沒有了。
他還稱,屆時中國還有中西部10億人口,這些地方的人均GDP大約是美國的三分之一左右,這部分地區仍有快速發展潛力。到那時,中國的經濟規模是美國的兩倍,發展速度還會比美國快。美國不再有科技優勢,也無力改變中國經濟規模是美國兩倍的事實,美國自己的發展又不能忽視中國市場帶來的機會,中美之間就能夠有和平和共同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