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衛福政策大崩壞 醫界齊聲反綠

中國時報社論

包括醫界、牙醫界、中醫界、藥師和護理界等5大領域的「臺灣醫事人員大聯盟」,19日在凱道發起「黑十字運動」,向民進黨蔡政府不公義的醫療政策及惡化的工作環境發出怒吼,要求改善薪資待遇,並將醫療人員總量管制入法。這是自2005年後,醫事人員再一次全員集合,且規模更大。

苛扣醫療補助 政府失責

大聯盟凱道遊行消息曝光後,行政院長陳建仁緊急宣佈,2024年將投入200億元作爲加薪經費,讓醫事人員能夠得到更好的待遇。醫事人員多次表達對醫療環境不滿,第一線醫事人員曾在10月22日上街抗議,但行政院直到人數更多、代表性更強的大聯盟也決定上街後,才趕快發佈利多,而且是明年纔要實施,想要補破網卻又補得如此不幹不脆,不能平息醫界的憤怒。

醫界向來被認爲挺綠居多,但民進黨蔡政府執政後,對醫界並沒有太多「關愛的眼神」,不肯面對待遇過低和人力不足的問題。醫界出身的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日前公佈的2024不分區立委名單,前12位安全名單中竟然沒有任何一位醫界代表,讓醫界大罵,防疫時把醫事人員當苦力猛操,卻連一席不分區立委都不捨得給,醫界對民進黨簡直是「真心換絕情」。

或許蔡政府真把醫界當作鐵票,對待他們的態度怠慢且傲慢,不把醫護人員的權益當一回事。最明顯的就是過去3年防疫期間,民進黨政府苛扣各種醫療津貼、補助,不是延遲發放時間,就是斤斤計較金額,甚至還要求醫療院所向醫護索討已發放的補助,如北市聯合醫院就曾被衛福部要求繳回752萬元,讓已領到津貼的醫護人員恐得從每月薪資中扣回,讓醫護人員十分氣憤,直言衛福部如此霸凌防疫專責醫院,「下次若有疫情,誰還會幫忙?」

又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政府宣佈對護理人員發放防疫津貼,然而津貼發放過程異常失序,甚至實際發放金額不足之前衛福部承諾的4分之1,逼得面對第一線醫事人員的地方政府只能以災難準備金或是第二預備金來墊付,但如果是財政困難的縣市,預備金拿不出手,往往就無法如實分發津貼,嚴重影響基層醫事人員的權益。

兩任衛福部長 所託非人

前衛福部長陳時中當時天天開疫情記者會作秀,繼任者薛瑞元攻擊在野黨比照顧醫護更賣力,不解決問題反而老是在製造問題,難怪醫界各領域憤怒指數爆表。

面對護理師離職潮、造成人力不足,考選部日前公告降低護理國考門檻,被認爲難度較高的科目「基礎醫學」,佔比從原來20%調降爲10%,考選部及衛福部認爲,如此將可增加錄取人數,舒緩人力。

但這根本就是「頭痛醫腳」,不但於事無補,還可能拉低專業能力。依據臺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的數據,臺灣領證照的護理人員有32萬人,但實際執業者只有19萬人,近半人員擁有證照卻不願投入,或是已離開護理人員職場,主要理由是勞動條件太差,並不是護理人員不足,蔡政府卻放寬考試門檻,如果不從根本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讓再多人取得證照也沒用。

另一個問題是爲所謂的「波波牙醫」開後門。立法院終於在去年三讀通過《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限縮國外醫學生考照規定,被稱是「波波條款」,不料,據傳在某綠委的壓力下,衛福部推出「國外牙醫學歷實習草案」,國外牙醫學生返臺後可透過實習轉正,牙醫界認爲這是給「波波牙醫」大開後門。

臺灣擁有全球稱羨的全民健保制度,然而,蔡政府上臺7年多,屢屢以政治任命衛福部主管,以致所託非人,前後部長均能力不足,因此政策混亂、管理不彰,讓醫療院所和相關從業人員一片混亂,醫事人員頻頻上街,這是過去極爲罕見的情況,顯見他們累積了多少不平和不滿!而民衆的就醫品質也每下愈況,全民健保幾乎要從臺灣傲人的資產變成負債。這樣的執政者再不下臺,醫療人員再上街幾次恐怕都無法挽救陷於崩壞的臺灣醫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