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習會後的兩岸觀察

作者劉性仁

國民黨朱立倫主席日前赴大陸中國共產黨習近平總書記會面,不僅具有國共兩黨劃時代的象徵性意義,對臺灣也具有實質性的意義;大陸更加理解與認識朱立倫主席及國民黨,而朱立倫主席率團亦更能增進對於中共領導的理解,這次會面總體來說是成功的一次,雖然沒有具體的突破與論述的精進,但卻可以看出雙方的轉變及日後的期待,值得後續的觀察;而朱立倫返臺後的政治情勢變化亦是值得留意的重點。

朱立倫的談話中,首先不僅重申九二共識的珍貴與不易,對於過往兩會的成果給予高度的肯定;而習近平亦多此表達肯定,國共兩黨對於九二共識的堅信,雖在一中內涵上有所不同,但雙方都確認九二共識是目前少有的共同政治基礎。朱立倫提到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005年開始,經過10年努力,基本上達成很多成果,153項共同建議逐步落實在兩岸交流以及兩岸合作中。而過去10年基本上努力的成果已把早期的對抗和紛擾,逐步轉化爲和解、和平發展。他期許兩岸能夠深化交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未來臺灣有更多的國際發展空間,在國際組織或活動上有更多機會;他同時也提到希望未來我們兩岸能夠在九二共識基礎之上,推動共同攜手合作,我們共同面對亞太地區,在區域的和平、區域的環境保護、或者是區域的經濟合作上面能夠攜手合作,強調臺灣年輕世代也非常希望見到,不管是亞投行一帶一路或者RCEP及包括其他亞太地區的經濟整合組織,臺灣能參與,大家攜手合作。

朱立倫的說法說出臺灣多數民衆的心聲,雖然仍有不同的意見,但總體來說期待兩岸深化交流及和平發展,確實是臺灣主流的民意:國際活動空間及參與相關組織,也是增進兩岸好感及深化互信的方式。

然而大陸當局的期待或許是對於反臺獨的重申,論述兩岸同屬一中;而朱立倫在面對政治定位時,談到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來臺灣沒有錯,這是事實,同屬一中,中華民國憲法就是屬於中華民國的,各表有不同的定義。國民黨方面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根據1992年當時的論述,前段是一中,後段是不同的定義,就是各表,面對未來,上一個世代是從對抗對立走向和解,我們這個世代不但要和平,更重要是要合作,就是希望兩岸攜手合作,讓臺灣有更多國際空間,攜手參與亞投行、一帶一路。

朱立倫的兩岸態度從此可看出,他傳承國民黨,但對於許多敏感的情況,考量到臺灣現實的狀況,並沒有在反臺獨、國統綱領及主權和治權上多所着墨;他的態度是一貫的,兩岸求同「尊」異,擱置爭議,創造合作的機會及條件;他的路線及刻意不明確的表態,正呈現出國民黨內部路線上歧異,一派主張主權與治權不同一,主權及於固有疆域,治權限於臺澎金馬,主權範圍大於治權所及,亦即中華民國的主權大於中華民國治權;另一派主張主權與治權同一,主權與治權等限於臺澎金馬,也就是中華民國等於臺澎金馬,這兩種不同的論點其共性都是接受一箇中國,承認中華民國體制,反對臺獨等。

對於朱立倫的談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除了重申國共兩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下,堅持開展兩岸協商談判、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堅持爲兩岸民衆謀福祉。他並表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歷來是命運與共的。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兩岸聯繫日益密切的今天,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點主張包括:第一,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箇中國;第二,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宗旨;第三,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第四,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努力聚同化異,不斷增進政治互信;第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大家一起來幹。

這五點主張事實上中共從過去到現在的立場是一致的,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深化兩岸利益、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強化兩岸心靈溝通、兩岸求同存異與聚同化異以增進政治互信及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朱立倫與習近平的觀點有兩點值得探討:朱強調求同「尊」異、習強調求同「存」異與聚同化異;二是對於九二共識的異與同,倘若擴大九二共識的應用面成爲國際間所認知的情況及議論的議題,則兩岸雙方都有顧慮。大陸當局擔心九二共識國際化後使兩岸問題國際化,會造成兩個中國及一中一臺之虞,有違一箇中國原則;臺灣方面擔心國際所認知的一箇中國將會認知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民進黨一再強調會陷入一中陷井

對於兩岸的顧慮不能說沒有任何道理,事實上都有論理的依據。馬政府一再強調兩岸超穩定的結構,大陸當局不斷尋求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不能只經不政;因此國共兩黨未來可以努力的空間,事實上可以操作及想像的空間尚有許多,終止兩黨間敵對狀態或許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事實上,朱立倫主席此行不僅努力幫臺灣找出路,幫臺商爭權益,也幫三中一青找發展,他更以行動展現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但表達國共關係與交流是兩岸關係與交流的重要一環,希望臺灣其他各黨各派與民間組織,都能用正面心態進行兩岸交流。國民黨將堅定推動兩岸關係,這也是其站穩兩岸的主要因素。

然而,好總是還要更好,國民黨雖是臺灣的執政黨,但畢竟是社團法人,不能凌駕官方正式的立場,因此國民黨必須透過立法院及府院黨的合作,將政策主張及理念轉化爲實質的政策,以替臺灣民衆找出路。

筆者認爲,深化九二共識不是在文字上打轉,而是要在行動上存異求同、共創雙贏,國共兩黨都不應浪費時間文字遊戲,而應大步邁前;朱立倫有關九二共識的說法,某種程度及意義上,比馬英九更強調應用面及國際面,朱立倫除了希望在穩固現有九二共識所產生的和平紅利之外,更期盼有助於雙方在國際社會上合作共贏的結果。比如他這次所提之亞投行及一帶一路等議題,便是本於如此的初衷。

兩岸當局及國共兩黨雖然對於和平發展有不同意義理解與不同層次理論內涵解讀,在實踐上有不同面向的挑戰。然而一個和平化、制度化、常態化、普世化的設計,既兼具理論意涵,又具實踐可行性,恐怕是現階段國共兩黨及所有關心兩岸和平發展人士所必須共同思考,並戮力創造有利條件之必然舉措,其中國共兩黨若能終止敵對狀態,不再是對抗性競爭政權,而是良性競爭下的政權定位或許又往前推進一步。

兩岸在一中原則是不可改變的,一中框架卻有其協商的空間;一中框架構建必須建立在現實基礎上,兩岸雙方都能接受,故需要時間磨合,更需要來自多方的智慧與經驗的積累,國共兩黨責任重大,任重道遠,必須秉持從基層出發,以科學的方法,達成雙方的最大目標,義利並重,以發揮最大的功效,如此方能使兩岸關係和平長久發展,創造民衆生生世世的幸福。

因此,朱立倫主席此行,確認九二共識的價值,的確,九二共識是維持兩岸關係非常重要的基礎,民進黨未來若不承認,兩岸關係將陷於不確定的狀態,只有在九二共識下,雙方求同存異,方能開啓兩岸協商談判的大門,進而解決事務性問題,創造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及確保兩黨正常化交流。

九二共識是國共兩黨的共同政治基礎也是兩岸協議的政治基礎,更是兩岸關係的基石,民進黨如果不能跨出九二共識,重返執政後必將面臨嚴峻考驗。 職是之故,九二共識是兩岸現階段都應該信守的實,至於一中各表的虛,其雖有爭議,但只要不斷地溝通,相信終有解決的一天。可以確定的是,海峽兩岸同爲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兩岸和平發展已經取得很多成果,希望未來能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讓兩岸關係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基層民衆、中小企業和青年羣體,以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