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君》焦慮是個不斷流淌着膿瘍的疤

朱亞君》焦慮是個不斷流淌着膿瘍的疤。圖/愛傳媒

【愛傳媒朱亞君專欄】連續假期的收心操,來說個叫人心疼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愛看書的小孩,過年時他口袋揣着紅包,搭車到光華商場地下街書店,想要買幾本書給自己。

年節的光華商場十分擁擠,孩子一邊翻閱著書,不時打開外套口袋,深怕紅包被小偷扒走。

就在那一刻,一隻大手從他後肩重重拍下,書店老闆粗暴地掀開他的外套,瞄了一下,惡狠狠地說:「我警告你,如果你偷書被我抓到,你就完了!」

小男孩沒哭。事實上,他一動也不能。巨大的羞愧感包覆着他。

從那一刻起,一張純淨的白紙像被墨水潑污。他變了,他變得更敏感、更怕犯錯。

他眼前的任何事情不容瑕疵污點,手寫字的年代,只要寫錯一個字,他會把整張紙撕掉重來;寫作業時,他將尺放在每個字的下緣,務求工整;他也不容書有摺痕,每本書都包上書套。

他還是喜歡看書,但每每走進書店,滿心害怕的是一會店門口警報器會不會響起來⋯⋯

「我沒有偷書!」他在心理狂喊,但那時,小男孩不知道這就是焦慮。

他念了商專財政稅物科,這個每個數字都不容錯的課業,讓他更謹慎、過度謹慎。他也曾在蓋洛普民意調查公司擔任分析員,這個工作重點就在「除錯」,從某個喜劇角度看,他很擅長這工作;但換個悲傷的角度,這工作卻讓他無時無刻重歷痛苦,焦慮如魅影隨行。

書店老闆那隻巨大的手,彷彿無時無刻都在他身後:「我警告你,我看着你!」

小男孩長大了,他念了心理系,又唸了行爲科學研究所,那是第一次,他把13年前被誤認是偷書賊的事情向同學出口,也是第一次,他開始運用所學的知識,來改變自己身上類似強迫症的行爲。

他甚至去開了一家二手書店,一家門口沒有放防盜器,書店裡不會貼着「偷書被抓到,罰XX倍書價」的書店。

他的專業讓他知道,這是一種童年創傷療愈的歷程,儘管他在臨牀心理的諮商工作裡,但那舊時光華商場橋下,有個小男孩,還哭泣着。他得爲他平反,他要把他找回來。

意中心理師跟我說這故事時,我們已經共同工作了十年、出版了近20本書。坐在冷氣略強的會議室,我感到悲傷。很多不解的事情一下都通了。

比如說,十年來,意中是我工作生涯裡最準時的作者。說好6月30日交稿,他一定在當天晚上11點59分按下傳送鍵,將稿子完整地送到我信箱

又比如我們約定好一本書八萬字,交來的稿子,word檔打開,下方一定顯示着:字元數80,000。(這是早期,現在他已經放鬆了,偶有79,856字,他已經可以放過自己)

再比如工作的期間,每每我對他的稿子有意見回饋,他一定會慎重地到辦公室來,再三跟我確定我話語中每句的意涵

我更想起的是我自己,小學一年級月考,母親菜市場買菜,返回時經過學校,就跑來教室透過門上那個小小的玻璃窗探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