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J+R的意外人生

電影院民衆排隊購票。圖/本報資料照片

念小學的寒暑假我總是很期待跟大哥一起到臺北大姑媽宿營一週。大姑媽家在公館銘傳國小對面,我們整天跟着年長5、6歲的小表哥充當「臺北人」。臺北人在游泳池旁吃的是三明治,不是燒餅;臺北人出門搭公共汽車要認號碼,不是「三輪車」;臺北的兒童有自己的樂園,不是「夜市」;臺北的戲院名叫「東南亞」,不是「宜蘭」。

幾天前路過公館,我好奇當年住在東南亞戲院附近頂樓總是會聞到的茶葉蛋,是否依然飄香 ?走在清晨巷弄裡的我,實際發現的卻是數不清的「夾娃娃機店」。看似相識的昔日場景,今日已有了全新的解讀。

依據我國營利事業分類標準,「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屬於 J 大類,「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屬於R大類,這兩個大類涵蓋出版業影片電視節目業;聲音錄製及音樂發行業廣播、電視節目編排及傳播業電信業、電腦程式設計、諮詢及相關服務業、資訊服務業、創作及藝術表演業、圖書館檔案保存、博物館及類似機構、博弈業、運動、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共計10箇中分類,內含 127個行業小分類,依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的資料,2019年兩大類的總產值約 1.4 兆元比前一年增加約620億元, 依據主計總處統計資料,2019年兩大類的就業人數約 37.7萬人比前一年增加約 9 千人。

2020年全球迎來「COVID-19」這個人生的大意外,我們依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截至11月底的統計資料,參考各行業前兩年同期產值佔全年比率,推估2020年「J+R」兩大類各行業全年總產值將會比前一年增加約293億元。進一步分析明細資料公開的108個行業,2020年產值大於前一年有52個行業,其中有14個行業規模超過百億,產值佔「J+R」兩大類總額比率逐年成長到62%;在56個產值小於前一年的行業中,其中有12個行業規模超過百億,產值佔「J+R」兩大類總額比率逐年下滑到 36% 。

如果把「J+R」兩大類重新歸納爲「電信基礎設施」、「B2C內容」、「B2C娛樂休閒」、「B2B資訊服務」等四項,在產業創新中可採取合縱連橫的組合模式來分析:

一、「電信基礎設施」產值佔「J+R」總產值比從2017年53.19%下滑到2020年48.53%,其中固網營收近三年減少600億元,而云端服務近三年大幅成長658億元。

二、「B2C內容」產值佔「J+R」總產值比從2017年18.96%,微幅上升到2020年19.31%,其中書報雜誌近三年減少48.5億元,藝術表演近三年減少29.6億元,電影近三年減少19.6億元,廣播近三年減少14.9億元;而電視製作近三年大幅成長231億元,遊戲類近三年也成長68.8億元。

三、「B2C娛樂休閒」產值佔「J+R」總產值比從2017年6.39%,微幅下滑到2020年6.33%,其中室內型休閒娛樂營收近三年減少51.3億元,但屬於室內休閒娛樂的夾娃娃機店近三年卻成長43.1億元;而室內型健身場所近三年也成長52.3億元。

四、「B2B資訊服務」產值佔「J+R」總產值比從2017年21.47% ,大幅上升到2020年25.82%,這是一整個行業內各業態都成長的蓬勃樣貌,整體營收近三年大幅增加 810.7 億元。

看着這三年的數字,還有太多值得深究的命題等着大家一起來思考:

*破壞式創新者具有怎樣的市場侵蝕能力?「J+R」兩大類原本就是全球人才積極投入創新改變的沃土,對於成熟飽和又萎縮的臺灣「J+R」市場而言,與其說創新者將會改變這個市場,不如說爲了共同拿下一個新的市場應該要積極地擁抱創新者。(臺灣數位出版2020年產值爲書報雜誌的2.9%)

*市場既有者往橫向展開事業的機會是否該掌握?擁有笨水管的電信商是「J+R」兩大類中,少數透過大型資本投資再經由時間逐步回收的模式,因爲處於這樣的慣性,在一個可掌握的使用數量爲前提的事業發展模式,就變成是潛在的共識。殊不知,企業雲端服務的需求跑的比風還快,企業的資訊服務需求又比網路頻寬升級的需求跑得更快,看來要擁抱企業資訊服務需求,正等待電信商認真的出招。(臺灣系統整合2020年產值爲資訊服務的3.75%)

*有多少時間可以面對改變、重新來過?當企業處於改變是不得不然時,往往可以跳脫用過去經驗來經營新事業!因此,企業主爲何不能讓企業要發展的新事業,一開始就抱持成功不必在我的心情呢?(臺灣電影院2020年產值相較2017年減少60.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