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維修免責突圍專利壁壘 避免產業消費者雙輸
賓士原廠德商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及法商法雷奧公司提起臺灣專利訴訟,控告售後維修市場(After-market, AM)車燈大廠帝寶工業公司侵害其設計專利,二件訴訟分別在去年8月及年底宣判帝寶敗訴,不但應給付賠償,並要求帝寶回收銷燬所有侵權產品及其製造模具。此判決倘成爲先例,毋寧同時宣判臺灣汽車零組件AM產業嚴冬將至。
迴避設計不足
同業脣亡齒寒
判決之所以引起國內汽車零組件產業一片譁然,原因有二。其一,汽車系耐久性產品,而汽車零件使用壽命往往較整體車輛使用年限短,在通常使用情形下,於車輛整體使用年限屆滿前常有汰舊更換需求;其二,汽車零件因車輛整體配置及與其他構件相接合特性,其外型設計通常有不可取代性,此特性更見於構成汽車外觀之組件(如大燈)。
壽命短、更換頻率高,以及外型不可取代性,創造熱絡的消費需求,在全球造就龐大售後維修服務市場(AM)。臺灣非傳統汽車工業大國,但憑藉精良製造技術及應變迅速的生產鏈,目前已是全球AM副廠零件主要供應來源,因此帝寶案法院認定副廠製造的汽車零件迴避設計不足,無法繞道避開原廠設計專利範圍,AM業者應該憂心成爲下一個原廠鎖定開鍘的肥羊。
原廠養套殺
政策立法不能再等
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我國汽車零件製造廠多達2,500家,每年外銷零件帶來的出口產值高達新臺幣2,000多億元,其中尤以汽車保險桿、車燈等易碰撞零件爲主力外銷產品。臺灣業者供應的副廠零件品質優良、價格相對低廉,在國際上很有競爭力,以往原廠在歐美主要市場發動專利戰,臺廠多半賠錢了事,但原廠佈局的專利大戰卻不僅限於此,此由2019年臺灣設計專利,前十大外國申請人中,有半數爲原廠可見端倪。帝寶案只是原廠規模訴訟的前哨戰,藉由在臺灣專利訴訟,一舉打向供應鏈七寸之處,產業其實已無喘息空間。
面對可能是國內汽車零件產業存亡的終局之戰,立法院參考各國AM維修免責政策,在今年4月第一次立法會期中提出增訂專利法第136條第3項草案,該草案規定:「專利設計權效力,不及於維修汽車或其他動機行駛之車輛,使其恢復原有外觀之零件」。
權利人磨刀霍霍
維修免責方可止血
專利法第136條第3項增訂草案實系借鑑英國、義大利、荷蘭、澳洲等國對於維修免責條款之立法設計,避免汽車原廠濫用設計專利權壟斷售後維修市場的零件供應來源,反而令消費者失去選擇替代性產品的權利,而需花費高額成本進行汽車維修的不公平競爭結果,也間接保障零組件業者甚至坊間修車廠生存空間,在私益與公益間取平衡點,創造三贏。
如同帝寶於訴訟中指明,汽車零件外型設計已非單純專利權問題,其實已涉及市場公平競爭及消費者權益保護之權利衡量,甚將影響產業發展。帝寶遭戴姆勒公司起訴侵權僅是汽車原廠在我國發動專利戰的第一聲號角,當原廠不斷強化其設計專利在我國佈局,國家必須藉由政策及立法支持,給予汽車零件製造業者維修免責的安全港,不但非做不可,更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