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的一個字!以「峱」罵人 判罰8千元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很多人會覺得罵人只要不用到髒話,或是帶到髒字就沒問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繼先前有人罵「張三娘子」與沒後代「捧鬥」等詞被判罰金後,現在又有人因爲以「峱」(ㄋㄠ)來罵人,而被判處8千元罰金,一個字就需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出口前真是得三思啊!

▼批評人之前最好先查一下字典,免得用了難聽的字眼而不自知。(圖/ETtoday.net)9日有消息傳出,一位25歲的蕭男去年於臺南成功大學電腦時,對於另位高男文章不苟同,且事後高男又將文章刪掉,所以留言批評,「超峱,有種別刪啊」,因而遭到高男提出公然侮辱的告訴,蕭也因此被判8千元罰金。

對此,被告相當不滿,並對法院解釋,「峱」字指的是山名或是某種狗的品種名稱,並不是罵人的用語。不過法院指出,在現在的社會以及網路中,「峱」跟「孬」其實是可以通用的,而且以蕭男留言的前後文判斷,他想表達的應該就是「孬」,所以駁回上訴

其實「峱」這個字本來就頗有爭議,畢竟它的確跟「孬」同音,但其實一些人們不常使用的字,也可能暗有玄機。像是有位臺大中文研究所李姓女學生,99年在BBS婚姻版討論區,以「張三娘子」罵女網友,被對方怒控公然侮辱,法官指出,「張三娘子」的典故源自清朝小說《醉春風》,意指背夫偷腥、人盡可夫的淫蕩婦人,所以判李姓女研究生8千元罰金。

另外,也有人曾因罵人「死後沒有人捧鬥」而被以公然侮辱起訴。原來,站在傳統民間習俗角度,捧斗的意思以鬥字面來看,過去是指測量米的圓形容器,在喪禮程序火化完畢,都必須由長子長孫捧着放有神主牌或照片香爐迎回供奉地點檢察官認爲,罵人沒有後代捧鬥,意思就是指做人缺德檢點,絕子絕孫,有貶低人格意思,已經構成侵犯名譽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

罵人「張三娘子」 臺大女研究生罰8千辦公室內罵「雞巴毛」無罪 檢方上訴罵人沒後代「捧鬥」 按摩女遭控公然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