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宅在家變衰弱了!4招下肢訓練 防跌增肌力

長者宅在家變衰弱了!4招下肢訓練 防跌增肌力。(示意圖/康健雜誌提供 陳德信攝)

88歲李爺爺平日就會去公園走走,或是到社區老人據點參加活動,但近期爲了防疫,他幾乎足不出戶,沒想到整個人卻變得懶洋洋的,不是坐着就是躺着,家人也發現李爺爺好像走路愈來愈不順,似乎快要不能走路了。

防疫當前,全民都應減少外出,但老年人卻也因此運動量大減,恐會讓肌少、衰弱找上身。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羅平也觀察到,許多老人家原本會到醫院做復健運動,或是到公園、社區據點運動,最近因爲疫情都暫停了,表現在長輩身上的反應心肺功能變差講話變小聲、走路緩慢,起身站立時更不靈活,還有人在這段期間不慎跌倒,這些都是警訊,呼籲老年人在家應該仍要維持良好作息、訂定運動時段,維持心肺功能和肌力。

根據106年衛福部發布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衰弱前期及衰弱期的發生情形分別爲14.38%及3.14%,有衰弱症的長者較易跌倒、骨折,甚至可能進一步造成失能。值得注意的是,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失智症慢性病患者,都是容易發生衰弱的高風險族羣

去年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的一項研究也指出,疫情期間老年人缺乏身體活動的危險性。研究人員表示,只要5~10天身體不活動,肌肉就會開始萎縮,這會加速肌肉流失,甚至可能導致慢性病,建議老年人在家要避免長時間坐臥,儘量多走動,也可做些家事、整理植栽等休閒活動,增加活動量

久沒活動,肌力下滑,不只手腳無力、心肺變差,甚至因爲講話的機會變少了,連帶影響到喉部肌肉,恐會造成吞嚥問題、容易嗆到,餘羅平表示,若想預防,可以先嚐試按摩喉嚨兩側肌肉,接着進行嘴部的「深呼吸」,「就好像喝水一樣,用嘴巴大口吸入空氣,儘量將嘴巴打到最開,吸氣,再慢慢吐氣,可以重複5~10次,若是在吃東西之前作這樣的運動,有助改善吞嚥狀況,避免嗆到。」

●在家也能做運動 4招下肢訓練防跌增肌力

一旦出現老年人肌力衰退的情形,恐導致跌倒、骨折、疾病和臥牀失能,死亡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除了預防肌少衰弱,運動也可以調控我們的免疫系統,減少新冠病毒對人體的危害。維持免疫力,也能讓身心放鬆,減少疫情帶來的焦慮與壓力

「要預防肌少、衰弱,一定需要坐阻力訓練,」長期擔任社區活動據點講師的餘羅平表示,就算是老人家也可以靠自身體重,或是利用裝了水的寶特瓶來進行阻力訓練,在家也能鍛鍊基礎肌力。

餘羅平建議,可以選擇一個上午時段作爲每天固定的運動時段,可先坐着訓練上肢肌力,利用寶特瓶增加負重,做擴胸運動及將水瓶上舉的運動,每個動作約作10下3組即可,接着嘗試下面示範的下肢運動,上下肢肌力都能鍛鍊到。「擴胸運動對於現在民衆很關注的『快樂缺氧』也有幫助,但要注意的是,所有動作都要慢慢做,把動作做確實、完全,且好好延展肢體,」餘羅平說。

●練習1:平躺擡臀(橋式

(圖/康健雜誌提供 葉懿德攝)

→1.躺在牀上手心向下可輕扶牀鋪雙腳肩同寬,屈膝、雙腳踩好,腳跟位置可儘量位於膝蓋正下方

→2.吸氣,臀部用力,慢慢擡臀,儘量讓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呈一直線。

→3.軀幹保持穩定,停留5秒後,再慢慢吐氣向下,回覆到原本的姿勢,可重複10次。

●練習2:平躺擡腳

(圖/康健雜誌提供 葉懿德攝)

→1.躺在牀上,手心向下可輕扶牀鋪,雙腳與肩同寬,屈膝、雙腳踩好,腳跟位置可儘量位於膝蓋正下方。

→2.吸氣,將一隻腳膝蓋伸直、緩緩擡起,擡至約45度即可,若是腳擡太高,不僅訓練效果不好,還易造成腰椎壓力

→3.軀幹保持穩定,停留5秒後,再慢慢吐氣向下,回覆到原本的姿勢,可重複10次。若想進階,可將停留秒數增爲10秒。

●練習3:坐姿踏步

(圖/康健雜誌提供 葉懿德攝)

→1.坐在椅子上,擡頭挺胸,不駝背

→2.雙腳左右踏步,雙手可搭配在身旁擺動,動作可重複10次。

●練習4:站姿手扶下蹲

(圖/康健雜誌提供 葉懿德攝)

→1.手扶桌、椅子,擡頭挺胸,看向前方不要低頭,雙腳打開略比肩寬

→2.下蹲動作分別往左右蹲,身體先微微前傾,先往右蹲,屁股往右後、往下坐,右膝也要隨着動作彎曲,要注意不要把重心壓在膝蓋上。

→3.停留5秒,慢慢回覆姿勢,接着再換左側。依個人能力重複5~10次。

另外像是扶着椅子作雙腳開合的動作,也可訓練反應和平衡感,對於預防跌倒有幫助。上述動作可以每天在家進行,一天進行至少一次,餘羅平表示,動作應平順柔和,慢慢做才能正確運用肌肉,且做完後可以再走路,或是原地踏步,最後要記得補充100~200cc的水。

他也提醒,民衆只要做到微微出汗、暖身即可,若是做完運動後,痠痛超過2小時,就表示身體負荷太大,應將次數減半,待肌力鍛鍊上來後,再增加次數。若家屬能在旁陪伴,可和長輩一起作運動,增進長輩的積極度及參與度,並且協助留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