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效學習法一定要懂 大腦有2個最強運作時段

大腦有2個積極運作時段,池田義博認爲好好運用的話,能達到好的學習效率。(圖/達志示意圖

作者:「連續五屆日本記憶冠軍」池田義博摘自:《日本腦力錦標賽冠王「超高效記憶術」》

●精選書摘

鼓勵大家依賴優秀的大腦學習,就是本書的主旨,不過即使各位具備優秀的大腦,卻不見得能夠維持穩定的表現水準,因爲大腦的狀態在一天之中會持續改變。既然如此,只要配合大腦積極運作的時間,應該就能達到非常好的學習效率纔對。以下就來介紹大腦比較容易運作的時段。

人畢竟是一種動物,因此若從動物的本能來思考,自然會得出大腦在一天之中具有特定節奏結論。若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生物求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確保食物來源。因此,在進行狩獵等確保食物來源的活動時,應該就是大腦最需要保持良好運作狀態的時段。生存本能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這也就是爲何即使在這麼久以後的現代,大腦的運作節奏依然獨留至今。換言之,若從空腹時段的角度來思考,我們就可以知道大腦在哪個時段的運作最有效率

說到空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早上。根據「社會生活基本調查」(日本總務省調查),日本人的平均起牀時間大約是6點30分,因此從早上起牀一直到上午10點左右,是一天之中第一個大腦積極運作的時段,尤其是起牀後頭兩個小時,更是專注力最高的時間,由於這個時段也是最容易發揮想像力的時段,因此沒有什麼時候比這個時段更適合用來學習了。

唯有一點必須特別注意,那就是剛起牀的時候,由於大腦還處於迷迷糊糊的狀態,因此唯有此時不適合學習需要記憶的內容。比起記憶,剛起牀的時間更應該用於「複習」,過了上午的這個時段以後,大腦的表現就會愈來愈低落。這個狀態會持續到下午4點左右,然後從下午4點開始,大腦又會開始積極運作,記憶力也會逐漸恢復,直到晚餐時間爲止。

回到家以後,把到晚餐之前的時間用於學習是有效的。因爲吃完晚餐以後,飢餓肚子已被填滿,生存本能在這個時間會從危機感中獲得解放,於是大腦也一起進入休息模式。因此如果飯前和飯後都需要學習的話,爲了避免大腦的表現下降,請適度節制飲食量吧,吃得太飽的時候,反正大腦也不會運作,不如把飯後的一小時用來休息,而不要立刻開始學習。

我想有些人的生活節奏可能無法配合這樣的時段,或有時即使碰到這些時段,大腦也累得無法發揮原本能力。這時有一個方法可以恢復大腦的活力,重新提升大腦的表現。那就是「小睡片刻」。

康乃爾大學社會心理學家詹姆士麥斯(James B. Maas)將這個小睡15到30分鐘的方法命名爲「強力小睡」(Power Nap)。研究顯示只要小睡15到30分鐘,大腦的表現就會比不睡覺的時候提升34%。換句話說,疲倦時與其一直苦撐,不如直接小睡15到30分鐘,即使這樣會中斷學習,也寧可讓大腦藉此振作起來,達成更有效率的學習。

不過在使用強力小睡時,唯有一點必須特別注意。就是不能睡過頭。最佳的小睡時間是前文提到的15到30分鐘,一旦超過這個範圍,反而有可能增加疲勞感。爲了避免這樣的結果發生,建議可以在小睡之前攝取咖啡等含有咖啡因飲料,咖啡因具有提神作用,這種提神作用剛好就是在攝取的30分鐘後發揮效用,簡直與強力小睡搭配得天衣無縫,換句話說,咖啡因就像鬧鐘一樣,可以在剛剛好的時間發揮作用,有效防止睡過頭的情形發生。

【本節重點整理

#大腦有2個最強的運作時段

① 早上起牀到10點之間應考季節常見的早起學習法相當有效

② 傍晚4點到晚餐之間大人在晚餐前說:「吃飯前先做功課。」其實是有道理的!?

從動物的本能來看,大腦一天之中最能有效運作的時段,就是早餐與晚餐前的空腹時段。

★本文經麥田出版授權,摘自《日本腦力錦標賽五冠王「超高效記憶術」》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