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賽龍舟吃糉子 這些端午習俗也應該知道

菖蒲艾草

如果你最近有注意過家附近的菜市場,或者留心過晨起買菜的人手上菜籃子,那麼很可能會發現他們手上多了一長束由不同的綠色葉片組成的植物,這就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在家門口掛菖蒲和艾草。

一把菖蒲與艾草,帶來的是端午的吉祥安康

葉片呈劍形的綠色植物是菖蒲,本身含有揮發性芳香油,你可以聞到一絲略帶辛辣感的氣味,有提神通竅效果,但對於端午節來說,其更大的意義或許是在於其“斬千邪”的效果,畢竟天生長有劍形葉片的植物也不多,前人對其的發散性想象也能被理解。艾草的知名度要比菖蒲高很多,因爲它本身就是藥用植物,日常也總是會聽到人們說“艾灸”。這種植物本身也有香氣,能夠讓人在昏昏沉沉的農曆五月變得清醒一些,再加上其傳統的“辟邪”效果,搭配菖蒲的“斬千邪”,更是成了“趨吉避凶”的超級組合,通行南北。

佩戴香囊

每逢農曆五月,藥房裡就會逐漸飄出一股清新的香氣,這種聞上去讓人頭腦清醒,但又帶有一點兒藥味的氣味通常來自傳統端午配件,香囊。

起承文化攜手上藥神象推出的京繡香囊,造型別致繡工精湛,算得上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消費習慣的巧妙結合。

做香囊放在之前可是個技術活兒,你得先把那些具有通竅醒腦驅蟲防病的中藥先給磨成粉,之後再將其混合在棉花或者別的介質中,之後再用彩色布塊進行包裹,手巧的人還能給它扎出不一樣的造型來,之後還得配上各種穗子,既美觀又實用。在一場以“鬧傳統”爲主題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活動上,主辦方起承文化攜手上藥神象,推出了一款京繡香囊,這款香囊遵循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創作原則,將傳統文化巧妙融入到了產品之中,算得上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消費習慣巧妙結合的經典案例了,尤其是對於喜歡動物孩子們來說,造型可愛的小象香囊,可能也是無法拒絕的一種端午誘惑吧。

五毒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農曆五月其實一直被視爲“惡月”、“毒月”,這是因爲隨着天氣的轉變,溫度上升而雨水增多,人在容易生病的同時,也要面臨更多來自日漸活躍的蛇蟲鼠蟻等生物帶來的對於生存的挑戰,因此與之相關的一系列習俗也自然而生。

如今市面上少見的五毒餅在時候可是“網紅”品,不知爲何看上去竟然有一絲可愛的感覺。

傳統上,人們一般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蟾蜍(即癩蛤蟆)等五種動物稱爲五毒,爲了減少它們對於正常生活的影響,人們想出了一系列辦法,避五毒算得上是最經典的一種。雖說總稱“避五毒”,但做法似乎多種多樣。有的地方會選擇使用五毒圖,之後將其釘在牆上或者門上,一種毒物釘一顆釘子,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將其驅逐出家門,還有些地方會吃五毒餅,意指將其統統吃下便能安全無虞,而針對孩子,還特別研發出了“五毒衣”,穿上之後便可保平安

如今的生活環境和之前大不相同,“避五毒”這一習俗也是越來越少見,但如果想要討個吉利,那麼繼續一下這一傳統也挺有趣的,更何況,五毒餅據說口味還不錯,飽個口福也行。

蒼朮

農曆五月,南方常多雨水,再加上氣候開始轉熱,蒼蠅蚊子小蟲子出現的頻率大大增高,一些疾病的傳播也進入了高峰期,端午時候的另一習俗也隨之產生,那便是薰蒼朮。

部分地區,薰蒼朮不僅僅是一場在家進行的活動,也是一場人人都可參與的活動。

說是薰蒼朮,其實薰的並不僅僅是蒼朮這一味藥。在江南地區,藥房會將蒼朮、白芷艾葉等純藥材進行配伍製成“煙燻劑”進行銷售,而這種薰劑的特點在於能夠驅除蚊蠅,讓日常環境變得更乾淨一些,據實際使用過煙燻劑的消費者表示,這一產品的效果相當不錯,尤其是在一些相對比較潮溼的老房子裡,效用更是明顯,“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被蚊子咬過。”

不過,在使用煙燻劑的時候要緊閉門窗,人自然是無法在房間中待着的了,這濃密的煙霧會叫人睜不開眼睛也無法呼吸,薰時離開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同時一定要注意做好防火措施。

當然,也有部分地區是單獨薰蒼朮的,但總體效果也是清新空氣和驅逐蚊蟲,跟江南地區的配伍型產品,區別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