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過敏,中醫怎麼看?

文、圖/退休好幸福

正值春夏交替之際,許多令人煩惱的過敏症狀,紛紛在這個時候出現。除了有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甚至進而影響皮膚,造成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想要緩解病情,看醫生吃藥,但停藥後病情又發作。若是站在中醫的角度,造成春夏過敏的原因爲何?生活中可以如何調理呢?

生理調節失序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表示,在中醫的觀點裡,形成春夏過敏的原因,主要的因素在於氣候的轉換,忽高忽低的氣溫人體一時無法適應,導致各器官的擴張與收縮失調,進而誘發了過敏的現象

例如,白天的溫度可能到達25度左右,晚上又降回了18度左右的低溫原本應該熱擴張、冷收縮的生理現象錯亂,無法隨着環境快速調節。

避免生冷食物

唐佑任醫師補充,春夏過敏常見的症狀有結膜炎、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等,平常應該要維持正常的作息運動,且儘量避免生冷、油炸奶類製品海鮮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此外,有些人到了夏天,會有習慣性腹瀉的現象,唐佑任醫師指出,其實這也是一種腸胃道的過敏,代表着免疫器官失調,影響到十二指腸、小腸的消化系統,可以利用益生菌的補充,或是適量飲用一些優酪乳來改善腸道菌叢

--更多健康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https://retire.hhh.com.tw/article?type=4

排除環境因素,告別惱人過敏結膜炎越揉越癢,保持乾淨最重要6穴位促進免疫力,防敏第一步5方法,趕走過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