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新發展理念丨轉型升級的安陽答卷

原料、熔制、拉絲、捻線、織布、脫漿……光看這些名詞,還以爲進了紡織工廠。其實不然,這可是生產電子玻璃纖維布(以下簡稱電子布)的工藝流程

5G時代的來臨,使得高端電子布的需求更爲旺盛。目前,極薄、超薄的高端電子布,全球僅日本日東紡織株式會社等少數廠商具備相應生產能力。而坐落在河南安陽市的林州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遠新材),是國內少有的能躋身國際一流水平的電子級玻璃纖維企業之一。

5月底,大國小鮮@新發展理念網絡主題採訪團走進安陽。安陽,甲骨文的故鄉,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在這片千年歷史文化浸潤的土地上,綠色正成爲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一批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再度揚帆,啓航新徵程。

光遠新材是河南鳳寶特鋼集團(以下簡稱鳳寶集團)的成員單位。搞鋼鐵的怎麼做起了電子布?鳳寶集團董事長李廣元介紹說,鋼鐵是高耗能產業,受產能過剩等多種因素影響,路越走越窄,轉型勢在必然。經過調研,鳳寶集團將目光投向新材料

李廣元介紹電子布。 人民網記者 陳遠丁

電子級玻璃纖維是電子信息、航天航空等行業的要害基礎原材料,幾乎出現在每種電子元器件中,遍佈於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等各個領域。電子布是覆銅板印製電路板工業必不可少的基礎材料,既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又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自2013年10月一期電子紗生產線投產以來,光遠新材現生產規模爲年產10萬噸電子紗和2億米電子布,累計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成爲國內專業生產電子紗和電子布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

李廣元介紹稱,研發團隊還成功攻克直徑4微米玻璃纖維的生產工藝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

電子紗車間。 人民網記者 陳遠丁攝

2020年3月,五期5G用低介電電子紗和超薄電子布項目開工;今年2月,六期高性能電子級超細玻璃纖維紗技術改造項目啓動……光遠新材瞄準5G用電子材料市場,持續加大投入,繼續走科技、綠色、高效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在安陽,填補國內空白的還有河南安彩光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安彩光熱)。

2017年5月,安彩光熱技術團隊獨立自主研發出用於光熱發電使用的3毫米、4毫米光熱超白浮法玻璃基板,全光譜透過率達到91%以上,彈性模量、耐候性、莫氏硬度等主要質量性能指標均達到同行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爲全球僅有的兩家能夠生產光熱玻璃的高科技企業之一。

“光熱玻璃是一種用來收集太陽熱能新型材料,通過巨型鏡場可以實現連續發電。目前我們是國內生產光熱玻璃的唯一廠家。這條生產線今年4月投產,在原有生產線基礎上,我們升級了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較‘退城進園’前,生產效率增加了15%,能耗降低了20%。”安彩光熱總經理韓廣軍介紹說。

韓廣軍介紹光熱發電原理。 人民網記者 陳遠丁攝

何爲退城進園?安陽是個傳統重工業城市。污染企業“圍城”現象日趨嚴重,環保壓力成爲安陽無法承受之重。2018年7月,安陽在河南全省率先展開污染企業“退城進園”行動,其重點污染企業162家,或停產或搬進園區

以退爲進,轉型升級。韓廣軍介紹說,在龍安區產業集聚區,安彩光熱工程佔地18萬平方米,一期總投資6.7億元,建成一條日熔量600噸的光熱玻璃生產線,配套建設8兆瓦光伏屋頂一體化智能電站。項目煙氣治理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觸媒陶瓷纖維濾管幹法脫硝一體化工藝和裝備,脫硫效率可達90%以上,脫硝效率可達95%以上。企業保持高質量、高生產率、低排放量的低碳綠色產業發展模式。

生產線上的光熱玻璃。 人民網記者 陳遠丁攝

記者在安彩光熱生產車間看到,數百米長的自動化生產線上,一塊塊透明的光熱玻璃緩緩“流淌”。智能切割、下片打包,一氣呵成。

據瞭解,這種光熱玻璃可用於溫差大、風沙多等環境惡劣的地區,可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提高供電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塊“玻璃”闖天下。如今,安彩光熱已先後爲青海光熱電站、四川高倍聚光發電項目、印度光熱電站、阿聯酋迪拜光熱電站等提供光熱玻璃。

目前,在安陽,復興合力、鳳寶熱擴車橋安井食品等項目建成投產,翔宇康復設備產業園、光遠低介電電子布、中科曙光整機生產基地等一批產業升級項目加快實施……安陽的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之路,未有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