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多渠道發力 促“一帶一路”文化交流
新華社珠海11月30日電(記者周懿 呂光一)“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實現民心相通,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文化交流。29日在廣東珠海舉辦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傳播暨中國(廣東)企業走出去論壇上,中外各界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機遇中的文化交流建言獻策。
與會人士認爲,從世界發展歷程看,國與國的交往、地區與地區的往來,首先是文化的交流合作。因此,全方位推進“一帶一路”,不僅要關注經濟項目等“硬力量”建設,還要關注國際傳播等“軟力量”建設。而打造並形成富有特色又形式多樣的精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借媒體之力,以旅遊爲徑,通過圖書、影視、音樂、動漫、旅遊等載體傳承絲路精神,使之成爲各國人民心靈相通的橋樑,也讓中國聲音廣泛傳播,讓中國理念更深入人心。
借媒體之力,做好文化融合傳播
俄羅斯國家報業《勞動報》第一副總編輯亞歷山大·索科洛夫認爲,媒體要積極採用新技術以順應形勢,新老媒體融合是傳統的國家媒體強大生命力的自然延伸。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國家媒體生命力仍然強大,而且會由於與新媒體融合而獲得更充足、更新鮮的養分。此外,國家媒體還應努力維持讀者對民族文化、語言以及歷史的興趣。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東總分社原社長吳毅宏在論壇上指出,把握住當前擴大中國在中東國際傳播的戰略機遇,中國媒體人應在理念、內容和策略上大膽創新,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作爲軟實力建設的一部分,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傳播能力提升,需要在深化傳播方式的本土化、貫徹“一個世界、多種聲音”的全球傳播理念等方面加強和完善。
以旅遊爲徑,尋找不同文化的共同點
在歐中一帶一路文化旅遊發展委員會主席伊什特萬·烏伊海伊看來,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大衆交流,旅遊是最好的途徑之一,是不同文化地域間強化共同的價值觀和尋找共同點的最佳工具。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相關國家旅遊交流合作明顯增多,不僅爲中國的旅遊企業打開了一個巨大的“寶藏”,也爲全球旅遊業者帶來新的機遇。據國家旅遊局預計,“十三五”時期,中國將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輸送1.5億人次中國遊客、2000億美元的旅遊消費;同時還將吸引沿線國家和地區約8500萬人次來華旅遊,拉動旅遊消費約1100億美元。
烏伊海伊認爲,旅遊是一個不需要共同語言就能實現溝通的共同的平臺。旅遊業對歐洲的可持續創造就業、培訓和再工業化都非常重要,因爲到歐洲旅遊的中國人越多,歐洲就會有更多的企業僱傭更多的員工。同時,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到中國來旅遊,就會帶動中國的服務行業發展。
以書爲橋,連接民心相通的紐帶
“講好 一帶一路 中國故事,讓中國聲音在 一帶一路 引起共鳴,讓中國故事在 一帶一路 深入人心。”廣東省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桂科在論壇上表示,要打造一批“一帶一路”好書,讓其既成爲相關國家共建美好明天的忠實記錄,也成爲各國人民心靈相通的橋樑與紐帶。
廣東省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桂科在論壇上發言
長期以來,我國出版“走出去”的主要方向是發達國家,對美、英、法、德、日等國家輸出的圖書版權佔到了輸出總量的70%以上。而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出版業版權貿易的方向正在發生改變,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出版合作交流迅速增加,曾經很少見到中國圖書的地區正在成爲中國出版業“走出去”的熱土。
王桂科表示,2017年,廣東省出版集團所屬各社加強了與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摩洛哥等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洽商。今後,該集團將繼續依循“立足廣東,依託港澳,深耕周邊,輻射歐美”的“走出去”思路,拓展“港澳臺地區 東南亞華文區 歐美主流市場”的“走出去”路徑,爲“一帶一路”文化建設做新貢獻。
(原標題:多方多渠道發力 促“一帶一路”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