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兩岸共迎數位發展機遇(孔令源)

大陸國務院今日一項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證實,將組建國家數據局。(示意圖/達志影像)

大陸新一輪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畫和建設等。這意味着數據將成爲重點戰略領域,大陸將迎來新一輪數字浪潮。

近年來,大陸數字經濟發展迅猛,政府也不斷調整、加快相關佈局。2021年大陸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畫》,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達到10%。2022年12月,《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發佈,提出構建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4項制度,以形成較爲完整的數據交易市場體系。今年2月,《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畫》發佈,將數字經濟發展升格爲數字中國建設,並納入地方政府的考覈,調整不適應數字化發展的法律制度。

如今的時代,數據已經成爲重要的生產資源。如何挖掘、應用、交易數據,決定了未來競爭力。大陸將新組建的國家數據局歸屬國家發改委管理,除了保護數據安全,顯然更希望在數據的開發、利用方面有所作爲。

大陸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但數據多掌握在大企業手裡,供給遠沒有得到充分釋放,行業數據市場分割,缺乏有效流通機制。成立國家數據局將針對當下發展中的問題,推動數據交易、共享機制的建設,讓數字流通起來,創造更高價值,同時實現數據整合,依靠數據來進行科學決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推進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共同建設。因此,數據流通與數字基建將是大陸新一輪數字浪潮的發展重點,臺灣應從中看到機遇。

首先,大陸新一輪數字基建將給臺灣製造業帶來新機遇。大陸涵蓋經濟、政務和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的數字基建,勢必引發數字硬件、智能終端以及製造業數字化等領域的「需求潮」。

在數字經濟中,臺灣的產業優勢主要集中在數字產品製造業,如計算機制造、智能設備製造、電子元器件及設備製造等,以及製造業的數字化效率提升,如智能製造等。臺積電、日月光等組成的先進半導體產業聚落,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鴻海、廣達、英業達、和碩等通信硬件代工巨頭,業內影響力巨大;上銀科技、臺達電、東臺精機、友嘉等智能機械設備大廠,在工業互聯網、工業機器人、智能機牀等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

如今廈門、泉州、漳州等地建設半導體高端材料產業園,吸引臺灣集成電路相關企業投資配套產業,希望推動集成電路設計、封裝、測試和智能終端等上下游產業集聚發展。參與信息通信、高端電子製造裝備等領域的兩岸合作,將在大陸新一輪數字基建中獲得競爭優勢。

其次,數據流通爲中小臺企拓展大陸市場降低門檻。從大陸一系列數字政策來看,打通數據鏈路,實現數據要素的充分流轉和數據價值的充分發揮是當下重點。

數據流通將大大降低臺企佈局大陸的門檻與成本。數字化臺企可以更少的資產拓展大陸市場,甚至可以利用更多數據來研發產品和服務,獲得更大發展空間。更多臺企可通過數字文創、跨境電商等數字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來拓展大陸市場。

數據作爲生產要素有其特點,即消費越多,使用越多,數據總量就越大。這就意味着大陸的數字經濟規模對全球數字格局的塑造力將越來越大。臺灣數字製造業發達,而服務業發展緩慢,便是因爲市場和數據量較小,無法產生規模效應。大陸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實際上爲臺灣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機遇。

新一輪數字浪潮下,兩岸應積極探討建立數字合作機制,並探索可能的合作空間。建立適用於兩岸數字合作的基礎性制度和標準規範,可在部分行業試運行,再對相關制度與規則進行優化。(作者爲大陸資深時政評論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