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存款產品下架進行時 已至少9家頭部平臺跟進

(原標題互聯網存款產品“下架”進行時 已有至少9家頭部平臺跟進)

互聯網存款產品正迎來變局

近日,繼螞蟻集團首先下架銀行存款產品之後,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滴滴金融等平臺紛紛做出調整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

截至目前,監管部門尚未正式禁止相關互聯網存款產品的銷售,上述互聯網平臺下架相關產品均爲主動行爲。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此次互聯網平臺下架存款產品行動的背後,預示着新一輪嚴監管的到來。儘管還有部分平臺仍有互聯網存款產品在售,但在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看來,互聯網存款產品更大規模的下架只是時間問題。陳文預計,“後續監管部門或將針對互聯網存款出臺專門的監管辦法。”

9家平臺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

12月18日的消息顯示,螞蟻集團旗下支付寶App“銀行存款”功能主動下架多家銀行的存款產品,以後不再銷售。

螞蟻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稱,“根據監管部門對互聯網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已主動下架平臺上所有互聯網存款產品,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

隨後,多家互聯網金融平臺跟進,紛紛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截至12月21日,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支付寶、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攜程金融、京東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360你財富等9家頭部互聯網平臺已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證券日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絡各家機構予以求證,均得到肯定迴應。

針對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一事,京東數科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回應稱,“京東金融App已停止新增上線互聯網存款產品、停止新用戶購買相關產品,並對存量客戶和相關業務進行穩妥有序地調整。”

度小滿金融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稱,“目前已下架平臺上的互聯網存款產品。未來會根據監管政策的要求,不斷完善相關業務。”

天星數科則對《證券日報》迴應表示,“與銀行等合作伙伴溝通後,在保障相關用戶權益的情況下,天星金融App已於12月20日停止新用戶在平臺購買互聯網存款產品。未來,天星金融將一如既往地合規經營,密切關注並遵循相關監管政策。”

滴滴金融也對《證券日報》記者回應稱,“我們會密切關注,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嚴格按照監管部門的政策指引,有步驟、秩序地調整存量用戶,嚴格落實監管政策。”

上述互聯網金融平臺存款產品“主動下架”的行爲,或與近期監管層的表態相關。12月15日,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第四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公開演講稱,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存款的流動性特點有別於傳統儲蓄存款,給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帶來新課題。“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此類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亞洲金融合作協會智庫研究員董希淼看來,按照相關規定,從嚴格意義上講,互聯網金融平臺並非《儲蓄管理條例》規定的儲蓄機構,不能辦理儲蓄業務。“在互聯網存款業務鏈條中,互聯網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起到引流、導流作用;存款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債權債務關係爲存款人與銀行。在這種模式下,互聯網平臺是否涉嫌違規辦理儲蓄業務,需要金融管理部門認定。”

互聯網存款產品監管趨嚴

所謂“互聯網存款產品”,是指商業銀行藉助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的存款產品,商業銀行需向互聯網金融平臺支付“導流費”等手續費。互聯網存款產品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近年來漸成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

通常,銀行機構會與多個金融科技平臺合作上架互聯網存款產品,且中小型銀行較多。以億聯銀行爲例,其2020年三季報披露,億聯銀行目前存款合作平臺有13家,包括京東金融、陸金所、美團小米金融等。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爲,互聯網存款產品監管正在趨嚴,更大規模下架只是時間問題。受到衝擊最大的羣體是中小銀行,因爲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渠道不及大銀行,更加依賴線上吸儲。在“嚴監管”的背景下,中小銀行的負債端將面臨挑戰

董希淼指出,“互聯網存款業務,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擾亂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可能導致高息攬儲等無序競爭行爲出現。二是加重銀行負債成本。中小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如果跟不上,會影響其發展的穩健性可持續性地方性銀行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存款業務擴展到全國,突破經營區域限制,也與迴歸本地的精神和原則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