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志:消費品牌的建立長路漫漫,其中商業媒體可以做哪些事?

提到時尚,人們腦海裡可能會浮現一些奢侈品牌陳列華麗商場一層。當消費者建立一定的品牌意識後,與之產生的情感聯繫可能會讓品牌的議價能力大幅增多,這也是奢侈品品牌的價值所在。

消費品是消費者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選擇的,因此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時尚態度,對時尚的追隨或不屑本身也是一種態度的體現。與科技行業迭代過去、推陳出新的特點不同的是,時尚行業會更看重傳統工藝的傳承,以及一些很難替代文化土壤。同時,也經常涉及藝術、文化、娛樂廣泛領域界限不太清晰,根據消費者的地區、年齡、文化背景差異,呈現碎片和多元的狀態。

近些年,國人國外品牌的渴望,既有質量上的追求,也有對品牌價值的追求。中國消費者正走在消費升級的路上,而這個過程中,“華麗志”希望影響的是時尚行業的創業者、投資人、行業高管高端消費者,把互聯網作爲一種媒介,加快信息流通,擴展覆蓋範圍,將多元的社會時尚元素集中在媒體平臺,用包容的態度展現給讀者

華麗志早期成員大多來自金融業,他們希望作爲媒體提供的更多是新聞之外的價值,或者說把自己當作一個開放的研究機構。文章大多以結構化的形式呈現,更像是諮詢公司的報告,用盡量精簡的語言把重要信息傳遞給用戶。這也是爲何創始人餘燕提到,曾經希望把華麗志的內容用 PPT 的方式呈現。現在,按照品牌和專題標籤,文章羣也可以形成一種知識圖譜:比如通過一個大公司的標籤,用戶可以看到它主要的發展節點、遇到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法,一項關鍵數據經過適當地篩選和處理後,變得更清晰,閱讀起來更高效。

通常,媒體在擴大行業內影響力的時候,也會對行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從目前時尚業現狀來看,國外的品牌更多具備現代品牌屬性,對消費心理的把握、與消費者的情感互動也會更強,因此華麗志首要關注的就是國外頂尖時尚品牌的動向,涉及七八個行業,目前已覆蓋近 30 萬左右的讀者人羣。但身處中國這個製造業發達,高認知度品牌卻很貧瘠的環境,華麗志還想做更多事情。

創業的大潮下,消費類品牌創業也在逐漸興起。媒體的另一個優勢就在與,可以精準地定位到行業相關人士,用信息把他們的注意力召集起來。從長遠來看,發展品牌將獲得的回報是遠遠超過現在多賣一些貨的短期利益的,但過程也會是遠遠更痛苦的。

針對目前國內消費品牌創業者可能面臨一些瓶頸和解決方法,餘燕在一次發言中提出過一些見解:

中國自有品牌的崛起,週期可能長達數年。但是現在華麗志做的是,儘可能爲那些已經開始行動的創業者提供展示舞臺、資本對接、線下沙龍式的業內交流等。除去媒體本身的屬性以外,華麗志旗下子品牌“華麗集”作爲孵化器屬性的社區,也吸引了輕奢生活電商 LS Limitless、CICICHEUNG 熙上等品牌入駐。

上個星期,華麗志宣佈以股權衆籌的方式完成了千萬級天使融資,投資人多達 12 位。這次舉動其實可以看作華麗志給其他創業團隊的一個示範。餘燕認爲,這種模式更加透明,一方面可以匯聚更多資源,並將其分享給平臺其他創業者,同時也是一種甄別投資人對品牌信任度的方式;另一方面,對於投資者來說,降低投資門檻分攤投資風險。對於想建立中高端品牌的創業者來說,衆籌從一開始就考驗創業者的推廣能力,而這在品牌整個發展週期內,都是至關重要的。

華麗志的子品牌華麗集所做的就是,對相關領域創業團隊進行初期篩選,找到方向與華麗集倡導的健康時尚相符的團隊;爲他們提供衆創空間,包括創業輔導、媒體傳播和實用的線下展示平臺與線上銷售系統;在他們沉下心來做產品的同時,也爲他們提供走到華麗志的臺前進行自我宣傳的機會,並幫他們梳理商業模式,傳遞經驗。隨着一些 VC 逐漸關注到消費領域,和一些時尚投資基金的成立,華麗志考慮自身的商業模式是通過促成交易來獲得收入。

爲什麼說生活方式類股權衆籌是沒有輸家遊戲?餘燕舉了洞洞鞋 Crocs 的例子: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生活方式永遠有大衆小衆的區別,如果剛好投資了一種大衆的生活方式,好的經營一定會帶來相應的資金回報;而如果爲了支持一種小衆並喜愛的生活方式參與股權衆籌,投資者也完成了從品牌喜愛者到擁有者的角色轉換,無所謂輸贏。

原創文章,作者:糖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