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博》除了立場 我能相信什麼?

黃文博》除了立場,我能相信什麼?(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黃文博專欄】我現在不要你這位朋友,是不想以後你把我當敵人。

拜登喪犬,蔡英文發文致悼。值此臺美「非同盟戰略合作關係」如膠似漆之際,你贈我疫苗,我悼你犬憂,兩想往還,互送秋波,系屬正常。

悼犬文一出,有頌揚者,贊其反應得體,因美國人視犬如家人,發文隔洋送暖,適足以回報美國跨海贈苗義舉。亦有責難者,批其矯情,哀悼美國犬的速度遠勝哀悼臺灣人,坐實了雙標冷血指控

我無意議論悼犬文,卻因此想起因疫情而起的多項爭議,如國際疫苗採購疑雲國產疫苗闖關疑雲、郭董捐贈卡關疑雲、打AZ致死原因疑雲、英國變種病毒破口疑雲、第二類接種人員名單疑雲。

疑雲林林總總,但輿論攻防總可以歸類爲兩方勢力,一方相信政府護衛官員,另一方質疑政府、唾棄官員。

立場各異的評論,透過社羣轉傳,分享者自會篩檢看得下去的評論,在鞏固自身心防之餘,並有助於維持同溫層色溫一致,不讓自己人看了不開心。偶有摘錄分享對方言論者,其摘錄用意亦多爲訕笑譏諷對方智障無腦

我在同溫層久矣,一向不遮掩自己立場,對協助維繫色溫也不吝付出,因此絕不自認客觀。然而我有追根究柢的習慣,堅持綜觀兩造雙方評論,避免自限理智失衡,即使彼方言論如何無理,仍強迫看完。

其實,強迫自己讀完相信政府、護衛官員的言論,極不容易,難免刺眼傷腦元氣所幸心中那一把尺,也就是立場,已內化形成校正迴歸機制,保護自己免遭洗腦

上面這段話,把主客易位,寫成是彼方說的話,同樣成立。問題是,連像我這樣願意按耐脾氣閱讀彼方言論的人,都如此立場鮮明,絕大多數只願意待在同溫層的民衆,其各自立場之牢固,絕對超乎想像。

就算還有爲數不少的人標榜客觀中立,呼籲彼此尊重,或動輒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但面對關鍵的價值抉擇時刻,如選舉,中間選民左望右看,還是必須二擇一。

臺灣,六十年來離彼此越來越遠的立場,各據一方,合力扯開認同的傷口,永難癒合。

在言論立場歧異的臺灣,篩檢言論已成反射動作,你是什麼立場,就會相信什麼言論,也會替那些言論辯護,更會認爲立場歧異的對方無可理喻兼無可救藥。

社羣上的瀏覽人,自戴濾鏡,有效濾除對方言論,而整個言論市場,壟罩在藍色綠色兩個巨大濾鏡下,視對方言論如病毒,去之後快,毫無理性論辯空間,而且,彼此都會指責是對方不講理。

傳統傳播學守門人理論,負責看守把關的是主流媒體,目標明顯,媒體難以卸除篩檢言論的責備

臺灣現況,無數大小媒體開啓濾鏡,自我守門,量產出的特色言論(特別藍色或特別綠色),藉由社羣上的個人再一次開啓濾鏡,自我守門,篩檢接收熟悉的言論,噴發於羣組中,如灑下鎮靜劑,撫慰人心;如灑下興奮劑,鼓動人心;如灑下麻醉劑,麻痹人心。雙重濾鏡,處處可見,堅壁清野,嚴守門戶

言論,經由戴濾鏡的守門人們雙重自我守門,如揉洗掉麩質麪糰,只有形體,沒有勁道。做成饅頭,餵食自己人,富有口感,卻缺乏營養

或許正如行銷大師Seth Godin(紫牛的作者)所說:「不要追求more,enough就好,我只想爲那些認同我的人而工作。」在立場主導一切,妥協就是投降的臺灣社會,輿論言論真的做到Godin所說「只爲某些人,不爲所有人」悲哀但無奈,不甘如此卻沒有選擇。

我無奈,我選擇守護我認爲正確的同溫層,我相信蔡英文重視拜登的愛犬勝於臺灣染疫身亡者,我相信執政黨立院否決8項在野黨提案背後有着不可見人的秘密。

我相信的一切,如同跟我看法相反的朋友所相信的一切,全都是相信我們自己堅持的立場而已。問題是,在這個真相渾沌不明,掩蓋真相甚至變造真相的地方,除了立場,我能相信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