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你知道桃園有「襲園美術館」嗎?

簡秀枝》你知道桃園有「襲園美術館」嗎?(作者提供)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身爲桃園的女兒,又是從事藝術出版,桃園多了傢俬人美術館,我竟然一無所知。些許懊惱,便隨團走了趟桃園,一探Hertage建築的究竟。

果然在桃園青埔高鐵站附近,找到一幢挺拔鵠立清水模建築,面對社區小公園,清新脫俗

人人可以是藝術家家家可以是美術館

用時間養出來的建築,可以過日子的美術館」,看到這樣的標題,令人心向神往之,於是,我們揪團「走進清水模的骨架與肌裡」,參觀了位於桃園青埔高鐵站附近的「襲園」美術館。

襲園,英譯是,A Heritage,意思是遺產,指流傳下來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傳統、語言、建築等。該建築,被形容說是爲了日光而存在,整棟房子,以六道厚實、高低參差牆體,架構出一座山勢的姿態。

因爲,他們描述說,當東方第一道光升起的同時,襲園就用一整棟清水模建築,記錄着日出至日落的軌跡。而夜間的襲園,由於透過外牆的間接打光,讓輕薄的屋檐,呈現出輕盈待飛的樣貌

從室內透出的燈光,搭配室外彰顯建築輪廓的戶外照明,果然厚實的清水模建築,也顯得晶瑩剔透,美不勝收。

這塊基地,不過108坪,卻能充分發揮,打造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建築面積約56坪的建物,總樓板面積140坪,讓人有如置身密境,小而具特色。

就在2樓,有個凸出來的露臺,上面立着一尊抱貓的女人像,寧靜自在,兀自享受她的快逸心情。

這件銅雕作品叫《愛貓的女人》,是張也(1967-)的作品,庸懶自然。張也是位把青銅雕塑活化有成的54歲藝術家,瞬間凝結的動態美感,溢於言表。

襲園建築,更善用錯層設計,全景的落地玻璃窗與玻璃圍欄,讓視覺更通透。人行道以不規則的安山岩片,拼成冰裂紋,細膩工法是建築的意匠之在,而轉角鳥踏木,更是都市暫留的節點。

襲園以觀照內在的寧靜圍塑自許,把南側與西側,以牆圍塑,一道因氣候形成的高牆,保護了內在空間舒適感,一座深幽的山林谷地,營造屬於自己的理想境界。襲園向外伸展,彷彿又回到內在世界。

而構築迴游建築的動線,也是特所在。因爲,地下及地面層的天井,既巍峨,也險峻,站在該建築之山的懸崖,一支鋼構的樓梯自空間最深處飛騰直上,襲園以1/2錯層轉折的動線,走走停停,彷彿是爲求道者鋪陳一條趣味盎然的知識之路。

有如該美術館的介紹用語,inside:「上樓下樓移動中,盡是風景」;outside :「走進清水模的骨架與肌裡」。

我們好奇走進建築裡,果然可以爬上爬下,迂迴曲折,引人入勝。原來,這幢建築的主人,叫李靜敏,是僕人建築空間負責人。

常年遊學日本,師法建築職人

屬豬的李靜敏,出身眷村家庭,中國技術學院建築工程科畢業,曾在臺北建築事務所上班。而後返回桃園,開個人工作室,等到基礎壯大後,他乘勝追擊,正式開公司,迄今已18年。

初生之犢果然不怕虎,李靜敏在競爭激烈的北臺灣建築界,一步一腳印,擠出了名號。

在我們抵達位於桃園青埔的「襲人美術館」時,李靜敏正忙着在B1的辦公空間開會,忙完後他立即上樓跟大家打招呼。

中等身材,一臉俊秀,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帶着濃濃的文青氣息,像是2、30年代喜歡舞文弄墨,推動時潮的有爲東方青年。

不像一般捧着歐美名校高學歷海龜派建築師,趾高氣昂,夾雜着滿口外文專業名詞,李靜敏謙遜有禮,很明顯是走東洋路線。他仰慕日本文化,以安藤忠雄爲師,作品偏重清水模的素雅簡約,禪意十足。

近十幾年間,李靜敏經常到日本遊學,甚至跟隨日本建築職人工作,像古代修行人,找一個武功高強哲人拜師學藝,也領悟人生

果然,年紀輕輕,他已學得一身好品味,以及東洋式氣質,同時對於日本文化中的堅持、精準、低調與謙卑,心領神會,並逐一化爲行動。

李靜敏說,他從小希望有個寬敞舒適的家,愛旅行的他,有回走訪日本京都鄉下社區美術館,深受感動,原來那個社區美術館出入的人都是在地人,有小農、藝術家、老師、退休公務員,他們喜歡穿梭在美術館裡,把美術館當作後花園,互動平臺,藉以品味人生,生平衡自己。

當時他深深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動,也因此不斷捫心自問,倘若有一天,有能力做一件事,或者成立一家公司,他最想付諸行動的是蓋一棟可以用藝術和社區居民結縁的美術館,最後真的和美術館一起過生活。

這樣的夢想,對李靜敏來說,如影隨形,他急於落實這樣的夢想,讓現代人可以把工作、飲食、季節、職人和藝術,以及生命當中的悲苦喜樂、愛恨情愁,都裝進清水模建築裡,因此,人家都說,看「襲園」房子,彷彿窺探一個人生。

李靜敏念茲在茲的是希望把「襲園」當作夢想家的舞臺,傳承者播灑夢想種子的園地,而且,家家都可以是美術館,人人都是藝術家。

又,根據襲園出版品《找到家的好感覺》,對李靜敏作了更深刻的記載:

他,熱愛極限運動,也是登山的好手,連帶家𥚃養的鬥犬,也在主人身邊,耳濡目染之餘,成爲飛毛腿一員。

他,經常一人、一狗,在羣山峻嶺中留連忘返,抒壓健身,也覓尋大自然的智慧。

他,勤奮好學,多才多藝,除了爬山涉水,浸淫山野之外,還寫了一手好字,舉凡閱讀、茶道、花道、收藏、旅行。他,興致高昂,忙中抽空,空中補忙,環環相扣,也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