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職業化系列 (六) 塑造下個「球星世代」 刻不容緩

▲越來越多國手球星西進CBA,造成SBL賽場星度不足。(圖/資料照)

記者杜奕君/綜合報導

回顧近代臺灣籃球史,所謂的榮景時刻,必定有衆多超級球星加持,從職籃CBA時代鄭志龍周俊三朱志清東方介德李雲光顏行書戰將,再到甲組、SBL初期的「黃金世代」陳信安田壘林志傑、曾文鼎、吳岱豪等人,超級球星的獨特魅力塑造,近年來確實明顯有所不足,也成爲臺籃進步的一大阻力

職業運動若想興盛,「球星塑造」絕對是場上的絕對重點所在,以買票觀衆心態進場目的自然就是一賭頂尖球星對決,以SBL爲例,從當年的飛人vs.少俠,由陳信安對田壘,再到經典的「俠獸對決」林志傑大戰田壘,甚至是曾文鼎領軍裕隆強權,對上年輕人最愛的臺啤「態度軍團,都曾讓SBL享有高度人氣榮耀

但隨着衆多球星西進中國CBA,或者退役高掛球鞋,SBL近年來在球星打造上,確實面臨了不小困境,也讓球迷買單進場意願大減。

▲招牌球星「野獸」林志傑西進,對SBL影響巨大。(圖/資料照)

經歷臺啤「態度」世代榮光,也多次當選中華男籃國手的陳世念就曾說,「如何把球迷帶進場,確實是現在球團必須要想盡辦法做到的。」

陳世念表示,「讓球迷進場看球,若球員的表現無法令球迷滿意,那麼責任就必須由球員自己承擔,但現在的狀況是球迷不願意進場,那麼其中環節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各方就必須好好深思。」

雖然SBL美其名爲「半職業」,但除臺銀部分資深主力球員爲正式行員資格練球之餘需肩負銀行工作外,其餘大多數球員的「主業」就是籃球員,其實已經與職業化狀態沒有太大差異,但球員的整體待遇,乃至於整個聯賽體制、球迷進場人數,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纔有可能朝下一步職業化來前進。

▲SBL近年來改由周儀翔成爲頭牌球星。(圖/資料照)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