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拒絕謊言

文/洪寶山(理財週刊發行人)

身在網路時代,你曾經懷疑過自己收到的新聞訊息是真或假嗎?尤其現在每個人幾乎都會使用Line來傳達訊息或是關心問候,這其中又有多少比例成了假新聞、假訊息的溫牀?假新聞之所以能夠造假成功,來自於資訊的不對稱。從定義上看,所謂假新聞(Fake news)就是刻意以傳統新聞媒體社羣媒體的形式傳播錯誤資訊,目的是爲了誤導大衆,帶來政治經濟利益

現在網路已成爲每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資訊量爆炸性成長,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從茫茫訊息海中找出對自己最有幫助的資訊,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區別假新聞,掌握正確訊息,往往就是勝負的關鍵

若從不同類別角度來看假新聞,政治類的假新聞對政治人物影響巨大,但對一般民衆來說實質影響有限,當然,受到假新聞影響,讓能力差的人當選,做出錯誤政策,對民衆長遠來說還是有影響的。但理財投資的假新聞,對投資人的影響是立即可見,或是健康的錯誤資訊,對身體造成損害,這些都是要真實求證、馬虎不得的。

我們之所以要理財,就是要越理越有財,但如果取得錯誤資訊,就會反其道而行,以前常說跟對老師天堂,網路時代也是一樣,要拒絕假新聞,纔會避免被帶入地獄

社羣網路容易流於同溫層,因爲人都會喜歡看到與自己觀點相近的資訊,但在投資理財上,請務必要找幾個與自己投資觀點不同但言之有物的網站專家,以免接收到的訊息太過偏頗而不夠全面

尤其股市更是真假訊息雜陳,假訊息之所以傳播有其背後居心不良的用意,一般投資人實難以察覺。初接觸股市的投資人,會因爲看到消息面說利多就去做多,也會因爲看到消息面說利空就去做空。就算不是假新聞,同樣一件事,不同媒體也會有不同解讀。如果只看消息操作股票,一般投資人怎麼可能玩得過大老闆跟媒體。

談到這我就要講到「理善」的重要性,如果人只是一味的要賺錢,而不管他人死活,這樣的錢財是不長久的。理財更要理善,是我對人生不變的原則

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當看到新聞時,就更能判斷新聞的真實性,也就不會因判斷錯誤而造成莫大損失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928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